儒雅商道 - 王铭(启新高尔夫全国象棋甲级联赛赞助商)

2006-10-18 20:02:00 阅读:6817

王铭 儒雅商道

  宁波东钱湖有一大片绿,这绿色世界里有一位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长者,在夕阳或者朝晖里挥杆,或者沿着小道踱来踱去,找一个满意的角度架起照相机…… 这片令人神往的绿就是宁波启新高尔夫球场,而这位长者正是球场的主人——王铭。 

结缘高尔夫 

  笔者在启新高尔夫的咖啡厅见到了王铭,和所有热爱高尔夫运动的人一样,黝黑的肤色,一件短袖的T恤,五月的宁波还有点寒意,何况又在球场,这使王铭显得格外健康和精神。一直以为王铭是港商,一开口却是软软的京腔,外加一副特厚重的眼镜,显得学者味十足,完全不是概念中外资大商人的形象。 “儒商?这好像是在说我不会做生意吧?”当我们向王铭阐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通过采访几位儒商来完成我们对新儒商文化的考究时,王铭哈哈大笑,而采访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始了。
   王铭194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他的父亲是著名侨领、全国侨联驻会副主席王源兴,9岁那年王铭跟随父母回到北京,就这样,王铭在北京开始了他的学业。1967年从清华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王铭成了长春汽车研究所的一名钣金工,5年后回到北京,在第二汽车厂负责汽车测试。1975年,王铭在海南岛试车时连车带人翻下了深沟,虽然,人车两全,但从此以后,王铭没再继续他的专业生涯。 1978年,王铭到了香港,在那里第一次知道了“佣金”是什么,他的第一桶金就是两万元佣金。于是王铭成立了外贸公司,辗转在朝鲜、台湾、广州、北京做雨伞绸布贸易,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再后来到香港做起了房地产,资本雄厚了之后又投资了北京赛特集团。 谈到王铭为什么最后选择了高尔夫,选择了宁波,故事就变得越来越精彩了。 王铭在1983年得了一场大病,病愈之后,经朋友推荐,在书画之余就开始了高尔夫运动,既对身体有利,又可以修心养性;慢慢地就开始沉浸在这个运动中,成为一个铁杆高尔夫迷了,同时也成了许多顶尖球场的会员和座上宾。正因为如此,1998年,当王铭得知宁波正准备招商筹建一个高尔夫球场的时候,便欣然前往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城市。
   高尔夫球场是投资大,回报慢的长期投资,作为一个商人,王铭当时的心态是谨慎的,也因为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项目,仅仅是一个高尔夫运动的爱好者,来宁波更多的是一次交流,但缘分两字似乎一开始就紧紧地把王铭和宁波联系了起来。 在前往宁波的飞机上,王铭坐在头等舱,飞机降落后,王铭习惯性地擦擦眼镜,一不小心把眼镜掉到前排的座位底下。这时候,前排一个面目友善的中年人不声不响地俯下身子捡起来,微笑着递给王铭。王铭道了声谢,那人仍然笑容可掬,谦让了一下,各自下了飞机,王铭自然对宁波人有了点好印象。第二天,在考察完宁波东钱湖后,当晚鄞县的领导请王铭吃饭,讨论有关球场的投资事宜,饭局前,王铭被告知宁波市长也要亲自过来一趟。 当晚餐开席一会儿,市长张蔚文来了。 “呀,是你呀!”王铭伸出手去,旁边的人感到奇怪:“怎么,你跟我们市长认识?”王铭笑了笑,“认识,他昨天给我捡了眼镜”。时任宁波市长(现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高协主席)的张蔚文也说“是呀,咱们这叫有缘分呀”。 饭局上, 王铭更加感觉到了张市长的诚恳:市长坦言宁波缺一个高尔夫球场,前段时间有一个银行系统的国际会议想到宁波来开,但听到没有高尔夫球场就不来了。市里及当地政府已经与十多位投资家接触过,来看的不少,但至今没有一个落实。因建高尔夫球场投资巨大,所占场地巨大,所以,当时全国有高尔夫球场的城市都不多。听到这里,王铭也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心中的忧虑:主要是政府办手续难,很长时间连手续都办不下来,投资风险和成本就会变大。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戏剧性了。 张市长立马拍板:“王先生如果您来投资,我以市长的名义向您保证,7天之内一定帮您办好所有的手续。” “那好,我就给你搞一个”。王铭脱口而出。 就这样,一个宁波商业上的经典故事就这样诞生了:两亿多的项目考察当天拍板,第三天签合同,第四天付定金,一星期办好所有手续,一年时间球场落成。 这就是张市长捡眼镜的故事,也是宁波速度、启新速度的奇迹。王铭是幸运的,但同样幸运的还有宁波。 

没有传奇的商人

   作为一个商人,王铭的成功是有其必然性的:他从小天分极高,在他9岁的时候就自主选择留在了北京,而无论小学,还是初中、大学,王铭都一直轻松地就读于最好级别的学校;北京师大附中、北京男四中和清华大学等。王铭下海的年代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大飞跃的经济年代;而王铭的父辈又留给他深厚良好的社会资源。 相比于某些白手起家的巨富商贾和90年代之后出现的新型产业的草根商业英雄,王铭的成功没有太多的传奇性,他利用他所拥有的各方面的商业资源和条件,顺应改革开放年代的经济发展模式,达到了他现有的商业高度。富有太多传奇性的创富历程是不可模仿或难以借鉴的,而像王铭这样的标准的商业轨迹,却正好是大部分商人值得遵循的模式。 可能也因为这样,王铭始终是低调的,他无数次用这样简单轻闲的叙述方式,对朋友和媒体讲他的创业史,在他的语调里,似乎每一桩生意、每一步都是自然的。再加上花甲之年的王铭已经有了归隐之心,对于他自己的人生轨迹有了一种归纳后的简单和肃静。 

儒雅商道

   不管王铭喜不喜欢友人赠送的“儒商”的美誉,接触过王铭的人都不自觉间为这位具有很深文化素养的商人所触动,而想到“儒”这个词。 在启新高尔夫,除了高尔夫界元老和高尔夫运动崇尚者,文艺界的泰斗、大师、新秀也都是这里的座上宾,围棋界的、象棋界的、书画界的朋友们,王铭在这里以文会友。 而无论是围棋、象棋,还是书画,王铭都可以称得上高手,与专业人士有得一拼。而他所有的技艺,都是无师自通,自在自得。 早在上学期间,王铭就迷上了棋,一迷就是30多年。1988年举行的“五粮液”象棋攻擂赛上,王铭作为一名业余选手,先后战胜了中国女子象棋冠军胡明,中国象棋大师阎文清,荣获中国棋院颁发的中国象棋荣誉大师称号,自后,王铭就任了中国围棋协会顾问,中国象棋协会顾问、世界象棋联合会副主席等棋界职位。
  1983年,王铭得了一场大病,病愈后静心休养期间,王铭又开始画画了,这一画就画出了一本《彦甫画选》,得到黄永玉大师作序,黄胄大师作后记。黄永玉在序中说:“……我总觉的他这号人不画便罢,若认真动起手来,就一定会有特别的东西弄出来……”,而黄胄说他的画是“大家风范”,兼有各位大师的风格。 王铭以文会友的性格早在年轻时候就开始了,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特殊岁月里,王铭和一些正直的画家大师相交甚密,结下了患难友情;王铭也从不以画价比高低,论轻重,只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画艺,笔耕不断。 王铭在北京是出了名的玩家,花甲之年,他又出人意料地玩起了高尔夫,时任浙江省高协副主席。“我就静静地在这里安度晚年,蛮好的。”2002年,王铭又一次玩起了照相机,2004年出了一本《绿之梦——彦甫摄影选》:启新的每一个精彩的角度,那些巧夺天工的球洞,都是王铭照相机中最完美的素材。 而王铭的琴棋书画技艺,并不是众人眼中的王铭“儒”的全部,这些只不过是其表象。我们不妨把“儒商”解释为“秉承儒家文化的商人”,而儒家文化的内涵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王铭身上,我们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读书人的操守和固执,正如王铭自己所言,只要他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尽量去完成,这就是儒家的诚信。 王铭也曾遭到一些对他不甚了解的人的非议,一位和王铭私交甚好的当地官员告诉笔者,其原因就是王铭做人十分率直,不愿意讲很多潜规则。不过,这些应该是王铭的可爱之处,在经历了商场的风雨之后,儒者王铭以一种气定神闲和返朴归真,经营着他心中的“绿色世界”,可谓是透悟了“儒”的本质和精神。
  最后谈论起高尔夫运动,在王铭的介绍下,我们第一次知道,认为高尔夫是一项昂贵的贵族运动,其实是错误的过时的。于是我们提出,要以一个媒体人的职责来宣传高尔夫应该是一项平民化的、健康的运动,王铭平静地说:“不要去告诫他们,不要告诫!”因为,在王铭的意愿里,健康之路也应该是一条自悟、自省的路。 如果可以,请在一个清新的早晨或者傍晚,到东钱湖散步,如果你看到一位精神健硕的长者在从容地消磨时光,那他可能就是王铭,不妨走近打个招呼,王铭会带你走遍高尔夫运动场,跟你慢慢地聊起往事,介绍高尔夫的种种乐趣,你也会明白,在这喧闹的都市里,如何真正地以清澈明亮的心融入大自然,而非口头的标榜“大隐隐于市”!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