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牌类图书的发行营销渠道要有特色

2006-09-01 22:35:00 阅读:1741

棋牌类图书的发行营销渠道要有特色   
  成立于1955年的上海文化出版社,现在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麾下的八家出版社之一。二十多年来,该出版社始终坚持以文化生活类图书为出版重心。其中,棋牌类图书尤富特色,成为该社的一个标志板块。

  上海文化出版社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版国际象棋类图书。据该社编辑李昂介绍,当时出版社根据社办期刊《上海象棋》的读者群策划象棋类图书,聚集了大量作者资源方面,也是其图书产品的制胜关键。另外,不少编辑“与高手有所往来”,也是该社的一个特色。例如李昂本人就曾三次获得上海市国际象棋女子冠军,也是目前国际象棋在东南亚地区第一位国际级女裁判,经常在比赛中做裁判或讲解员,与业界人士非常熟悉,这种运动员出身是她的天然优势。谢军等国际象棋大师都与她交情很深。编辑们整合大师级作者的丰富资源,保证了棋牌类图书的质量,为出版社创造了品牌效应。

  在棋牌类图书的编辑方针方面,上海文化社也有独特的理念。考虑到青少年是棋类图书的主要读者,内容编排上讲求实用性,力争通俗易懂,走的是大众路线,同时采取低定位策略。除了策划围棋技术方面的图书,满足青少年围棋爱好者的需求之外,还考虑到围棋高手们的需要。1993年,该社出版的胡廷楣的《黑白之道——名家围棋访谈录》,书中汇集一流棋手,探讨围棋与人生、成败、历史、哲学及艺术的关系,从深层次的文化角度,介绍国际名家的围棋经验,这是一般围棋类图书所不能企及的。该社总编辑陈鸣华兴奋地谈到,2005年再版此书时,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成功,《围棋》杂志的编辑主动为之四次刊登广告。

  由于充分保证了图书质量,这些棋牌类图书的营销和发行渠道别有特色。据李昂介绍,棋类图书的读者定位主要是青少年,走的是低定价路线,因此在大规模的市场营销方面投入不多,而是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营销活动,主要是在各大棋类比赛的赛会和培训班中做宣传,免费赠送青少年棋类图书,同时请马晓春、谢军等大师级作者做图书签售。至于发行渠道方面,围棋类图书既通过新华书店、青少年培训班等处销售,也通过教练推荐。而国际象棋类图书则主要依靠教练推荐。总体来说,新华书店不是销售的主要渠道。 

  但陈鸣华也表示,国际象棋类图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畅销,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国际象棋不如过去普及,百姓的购书热情也下降了,因此出版社已多年未策划这方面的新选题。现在出版社更倾向于办好《国际象棋小世界》杂志。《国际象棋小世界》是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与上海文化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普及杂志,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棋协与出版社联合创办的象棋杂志,文章浅显易懂,比较适合初学者。杂志还特意成立了俱乐部,通过组织开展赛事和培训、联谊会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国际象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这份刊物并不盈利,但是它为青少年国际象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因此也得到了青少年、家长和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的大力支持。

  除了开拓传统品牌资源之外,该社紧跟时代步伐,满足读者的新要求,开拓棋牌类图书新的成长空间,比如2005年出版的《巧斗地主——实用牌艺秘技》就频频登上图书销售排行榜。该书介绍各种斗地主游戏的技法,提示常见错误,是一本全面而实用的斗地主游戏指南手册。目前已陆续重印数次,共印3万册,4月份发货18000册,其中8000册已全部告罄。陈鸣华饶有兴致地谈到此书的策划缘由:“《巧斗地主》一书源于我自己的关注。有一段时间,我常常翻阅《新民晚报》,通过其中的《怎样斗地主》栏目了解到,斗地主这个游戏得到了从民工到白领的广大群众的喜爱。于是我在出版社提出,要把这项不入流的群众游戏转化为出版计划。编辑们也很配合,马上联系了《新民晚报》的这档栏目。当时上海九成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听说后,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牌例分析。然后我们找到一家网络公司,在网上举行了‘上海斗地主万人比赛’。这样,《斗地主》一书就卖得非常火。从这本书的策划销售过程来看,我们得出一条规律:眼睛向下看,心里有读者。要从群众中搜集来源,提取出健康有益的成分,整理成图书,再服务于读者。”(作者:姜思铄)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