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博士不是灭绝师太 想再竞聘体育总局副局长(图)

2005-07-04 14:33:00 阅读:2164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戏言曰:“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则是东方不败”。

  话虽刻薄,却道出了现代社会中职业女性要想取得学业和事业上的丰收必须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之大,甚至到了要“变态”的地步。

  但是6月27日,一名35岁的女博士从北师大校长手中接过了心理学博士学位证书,她说接下来自己还要从事博士后工作。这个女人娴静而自信地说,自己不曾是赵敏也不曾是黄蓉,所以也不担心成为灭绝师太或者东方不败,35年走过来,“我只是活出了年龄的况味。”

  她是中国现役运动员中的第一位博士,以前我们习惯称她棋后,现在,按照国际惯例,让我们称呼她为“DoctorXie”,谢博士。

  角色1 抢座位的普通学生

  新京报:在一般人看来,博士应该是“到顶”了,可你还要继续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是不是特别喜欢校园氛围与学生状态?

  谢军:是的。北京的名校很多,但我知道北师大是最适合我的,在这里,没有人把我当做世界冠军而另眼相看。我喜欢这种纯粹的学生状态和校园氛围,所以我将继续留在这里作博士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从本科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在谢军看来,她只不过完成了北师大14年学子生涯的一个瓜熟蒂落的“渐进”过程,因此,戴上博士帽的时候,“心里其实很平静”,只是在随后庄重的学位授予仪式上,在直面师长的那一刻,才“百感交集,自己用所有的努力完成了一份承诺。”

  成为了一名心理学博士,却并未成为谢军学业生涯的终点,而是起点,她将继续留在北师大,从事教育学博士后的学习研究工作。她始终有一个信念:“没有人会天天穿着博士服在街上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这一点我心里知道。”

  现行体育的“举国体制”下,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在退役之后,从头再来,走进大学课堂从初中级教育的点滴学起,进而完成人生角色的转轨与嬗变,而谢军则在“运动”之余,一直接受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直至今天博士到顶。对于自己中国现役运动员中第一个博士的特殊身份,谢军颇为超脱,她倒不觉得这件事有何特别突出的意义,“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而且选择的方式各不相同,我能做的事别人不一定做不到,因此还算不上什么典型,也没必要去强调什么。”

  不止是第一位博士,谢军其实也是中国现役运动员中的第一位本科生。1991年向世界冠军宝座发起挑战之前,她就收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夺取世界冠军后,她顺理成章走进北师大校园,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满身书香走到现在。谢军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学生状态的倾心,对于北师大校园氛围的由衷喜欢。在这里,没有人因仰视她的世界冠军身份而刻意对待她,“当初7个人的本科生宿舍也没为我而搞特殊化。”老师也好,同学也罢,在他们眼里,谢军只是个彻底的学生,一个纯粹的同窗。而谢军也乐得与他们一同在食堂排长队,在自习室抢占座位。“当初选择北师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没有体育生班。我不希望自己带着某些身外之物进来后,再出来时找不到应有的状态。”

  今天的谢军已是身兼棋手、院长、博士等多种身份的公众人物,这当中,国际象棋的印痕显露无遗,当初,多数人都是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名号知道其人的。就连此次获授博士学位的论文《国际象棋进入课堂对青少年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与谢军的老本行密不可分。毋庸讳言,这项智慧的运动已成为她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国象对自己的影响,谢军出乎意料地平静:“国际象棋对我当然重要,不过30岁以前为的是争胜负,在棋上激情多于理智。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我倒想淡化棋手的身份,更多地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过去的事情总要有个总结。”她认为一个人在生活的每个阶段侧重点都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做好轻重取舍,活出年龄的况味。

  角色2 吴佳颖她妈

  新京报:世界冠军、棋院院长、博士研究生、一个孩子的母亲,你觉得自己是成功女人吗?

  谢军: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我只求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把事情做好就行。我还算工作时间之外的贤妻良母吧。

  新京报:你的孩子非常聪慧,是不是你所学的专业在施教过程中作用明显?

  谢军:当然。幼儿的心理是非常微妙而 来源:新京报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