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知若纹枰论道:梦中的“特大”

2005-06-15 21:37:00 阅读:4845

在所有竞技项目中,象棋算得上高雅;在所有棋类项目中,象棋却摆脱不了一个“土”字。

  “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 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这是阿城《棋王》的开篇语,作者在一开始的字里行间就冒出了“伤痕”与“土气”的端倪。

  幸运的是中国象棋放眼全国,据统计棋迷有三亿之众;不幸的是,在这片由“三亿多”概念打造的丰饶土壤上,居然鲜有果实——我们的意思是说,已经有圈内人士评价过——像吕钦、许银川这样的象棋界最顶尖高手,年收入最多不过二三十万,实为整个象棋界的一桩耻辱。

  五月里,象棋界还“迎”来了更深重的耻辱:17岁的冠军赵鑫鑫涉嫌“买棋”,神圣的“楚河汉界”与“特大”荣誉,有史以来第一次沾染了铜臭。

  对学棋的和看棋的人来说,在现实与功利无孔不入的这个时代里,“特大”是一场绮梦——而以前的老“特大”和以前的绮梦,现在回顾起来,竟绝版式地珍贵,也一样令人感动。

  那些人,那些钱

  实际上棋坛的“默契棋”早已有之,据悉,象棋界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次让棋事件发生在1975年,那是一次重要的全国比赛,也在上海举行,一位祖籍江苏、在江西插队落户的知青棋手,只要最后一轮不输,就可稳获冠军,按照有关规定还可获得政策性奖励。于是,他做了对手的工作。第二天,他前面形势不利,认输是迟早的事,但最后结果是双方迅速成和。围棋界也不算一片“净土”,2000年全国围乙联赛的“假棋事件”沸沸扬扬,而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老棋手之所以最后能荣升九段,也是托了棋界老友们的“福”……

  如果说最早的默契棋是感情交易的话,那么金钱交易走进棋牌天地,是迟早的事。象棋棋手们整体收入的高低并不能决定金钱交易的可能性大小,但一线象棋棋手们普遍收入不高,确实为“买棋”提供了一些方便,这一点必须正视。

  所有的“特大”中,真正称得上富的应该是李来群,这位河北置业的老板拥有一辆奔驰和一辆宝马,两位专职司机。而中国象棋界的“奖金”杀手吕钦,年收入约为二三十万元,围棋棋手们眼看着日本棋坛也在喊“不能比”,但吕“特大”的年收入,还不到中国围棋界与他同样级别选手的十分之一。对象棋来说,顶尖棋士尚且如此,何况中下阶层?在“棋城”成都,在棋校门口遇到学生家长,据说他们回答自己孩子是“学象棋的”时,声音会变得很小……在一般人的意识里,围棋、国际象棋才是真正高雅的东西,而象棋,连农民都会下。

  也许,象棋界的悲哀在于,他们无力把“农民都会下”变成一种财富,多年来,反为其所累。

  “买棋事件”中的四万元成为一大悬案,至今无人能找到证据。换个角度想,四万元在竞技项目中,仅仅是中国围棋一个小型头衔战的冠军奖金,还不如中国足球大俱乐部里一位知名球员的月工资。四万元就酿就了中国象棋界有史以来最惊人的丑闻,甚至惊动体育总局,但从数额的角度出发,折射出整个象棋界的可叹之处。

  为五斗米折腰,对中国象棋来说,或许是迟早的事。老一代“特大”把守圣洁棋坛的历史,这时候成为一种传奇式的回忆——以史为镜,应该可以洞见未来。

  “特大”少了,还是多了?

  “特大”就是象棋界的偶像,目前已有23位棋手,取得了这一职业生涯中的最高“职称”。

  有一点必须注意,现在的新“特大”,战绩方面已远不能与老“特大”们相比,以辽宁苗永鹏为例,去年他通过全国大师冠军赛晋级“特大”,今年转至黑龙江队后,象甲战绩却差强人意。象甲前八轮的个人胜率榜上,你需要倒着数,才容易找到这位新“特大”的名字——笔者没有苛难哪位棋手的想法,只是为“特大”这个梦中的头衔感到一丝遗憾。当然,这与如今象棋界一线棋手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关系,不过,昔日老“特大”们纵横天下的英雄年代已经过去,这是事实。

  偶像的光辉,并未随偶像人数的增多而得到放大。事实上,“特大”现在除了表明一个最高职称,除了意味着给年轻的特大们提供进清华等高校的进身之阶以外,它还能证明什么呢?只有老“特大”们,在大家心目中,他们的足迹可以从“曾经”一直绵延到“永远”——他们才是真正的偶像,就凭“特大”这个金字招牌就够了。

  “买棋事件”的当事人赵鑫鑫日前接受采访时也坦陈:因为没有“特大”参加,大师赛的激烈程度不能和全国个人赛相比。

  多与少的问题,仿佛很简单,却像象棋界人山人海的群众基础一样,令整个象棋界继续困惑着……

  客观说来,“特大”的准绳数次放宽,终于将梦中的“特大”放归现实——对象棋界来说,现实是冰冷而残酷的,象甲中还有多少支棋队在惨淡经营着“无米之炊”?一次“买棋事件”冲击着整个象棋界的形象,也考验着“特大”的成色。

  回忆一下过去吧,回忆一下那些20世纪80年代之前老“特大”写下的辉煌篇章——他们都算不上“完人”,却留下修业路上登峰造极的足迹,以及做棋手、做人的独特标准。
作者:贾知若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