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玲川妹子学业兼济

2005-02-17 10:21:00 阅读:5954

前四年全国象棋个人赛的经验告诉我们,每年的女子冠军 都将有一副新面孔出 现,循着这种思维惯性,我格外地关注起 千禧年前的这场世纪盛会。
可是我期望中的 这种“惯性”并没有发生,黎德玲终究没有成为最后的黑马。
   想起 1991年黎德玲第一次获得亚军的兴奋劲,如今的她却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如果是实力不济也就算了,可偏偏是在最后关头输在了“小分”上面,而且这“小分”还是最微乎其微的0.5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1974年德玲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的一个普通家汀醅父亲是个小职员,母亲没有正式埂貅,家里两个孩子,生活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但父亲从来没有因此而放松对自己孩子 的要求。
大约在德玲八九岁时,父亲发现她对象棋很着迷,便领着她四处拜访内江市的业余高手。那时内江市没有棋队,但棋馆很多,喜爱象棋的人也很多,但真正学棋的小孩 很少,尤其是小女孩根本没有。于是父亲就常带她取蹂馆。很多业余高手都非常偏爱这个天资聪慧的小姑娘,时 不时地教她一两手绝着。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学棋氛围,黎德玲可以不断吸吮着各家所场醅水平提高得很快,不久就在省级、市级比赛中揽杯夺冠。
1988年黎德玲被专业队选中,由此开始了职业棋手生涯。由于成都和内江距离比较远,为了更好的学棋,德玲住到了队里,像所有执着追求自己最爱的少年一样,带着执着的信念和不服输的精神,獭跸了一条不平路。
在专业队,黎德玲并没有放弃读书,因为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诫她说:“不管你将来干什么,都必须有常人所具备的知识。”在德玲的记忆中父亲很能干,埂貅很辛苦,但就是没有文凭,提升不上取酰从父亲所有的体验中,德玲逐 健跸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她不敢放弃,不敢看父亲失望的 眼神,于是她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象棋中。象棋是她的挚爱,而知识又是必学的,两者都不能放弃。
四川队的“双向选择”给德玲创造了发挥最佳天赋的环境。德玲吃住在队里,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一切尽在掌握中。她什么时候有空,蒋全省跆练和李艾东(当时还是队员)就什么时候 训练。黎德玲进队前,布局方面很欠缺,但中残功夫好,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她各方面的技能提高很快,逐步脐身国手行列。
对于一个运动员,任何事情 都要从头开始。除了体育,除了 象棋,任何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 是不熟稀跄,都需要一个过程。
作为女子棋手,很多人在20多岁自己辉煌时刻选择退役,而这一切对德玲来说,却是 那么从容。她无悔她的付出,无 悔她的选择。也许当时把学习扔掉,在棋的造诣上会更高,但父亲说过“做专业棋手可以,但必须有知识”,这句话深深地烙在德玲的心中。
德玲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小学到初中到重点高中,直至最后被保送到北大,她每一步走得都很坚实。她现在在北大数学学院读研究生,所学专业是应用数学。当她回想起第一次迈进北大校门的那份喜悦时说:“我站在北大的校门口时感觉特自豪,但同时觉得自己太平凡,高手如云,无形当中感觉压力扑面而来。
前不久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德玲在国际频道开设一 个教老外学象棋的栏目中任主讲,现在已经录完,以后每 星期病跖一次,大约15分钟。整个栏目全用英文表述,这个当然难不倒德玲,英语六级早在大学本科时就过了,现在进一步在口语和翻译方面加强训练。德玲坦言:“不为别的,只为多学一点知识,丰富自己。
当最后我问她以后有什么打算时,她说:“我暂时不打算再深造,想在北京找一份埂貅,我想‘扎根’北京,毕竟自 己的家在北京,如果户口落不下的话,以后面临小孩的问 题会很麻烦。
取蹶她与围棋九段张文东喜结良缘。我问她:“他 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她说:“当一个人的作品不被别人欣赏时,这个人会很痛苦。”看来张文东是个懂得欣赏她作品的人。 电脑版
搜索:黎德玲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