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华:我与新民晚报的棋牌缘

2019-07-09 11:35:00 阅读:8012

自2014年第三届碧桂园杯后,司令便退出各种个人赛事。插图:广东象棋网 打虎将 摄

正文:

  我与新民晚报是老相识、老朋友,象棋事业一路走来,身后都有晚报的关注和支持。后来我担任上海棋院院长,在多项赛事上与新民晚报紧密合作。对智力运动的发展,新民晚报不只是关注,更是成为推动者之一,功莫大焉。

胡荣华近影 王凯摄

  我今年七十有四,看新民晚报已是生活习惯。副刊的文章外,林放先生的“未晚谈”以前我每期必看,虽短小精悍,却针砭时弊言之有物。后来新民晚报创办“运动汇”周刊,我有幸担任顾问,这份周刊秉承晚报长期重视智力运动的传统,为棋牌赛事和运动员做了许多精彩的报道。

  回想起来,我走上棋手之路也有新民晚报的影响。小辰光住在弄堂里,每天下午去报摊买一张新民晚报是我必做的“功课”。报上的“棋局测验”我每期都做,后来在晚报上看到小棋手的新闻,特别是“‘七龄童’去杭州大世界下表演赛”,对我触动蛮深:“七龄童”比我小一岁,自己应该在象棋上更努力。1957年在少年宫举行的上海市中小学生象棋赛,“十龄童”、“七龄童”和“六龄童”都来参加,我第一次参赛,最后拿了冠军。

  那时我还不是职业棋手,但与新民晚报已经结下缘分。同一年的全国象棋锦标赛前,赛事组委会在卢湾体育馆办了场“三代同堂表演赛”,老一辈棋手由谢侠逊对弈邵次明,中一辈由杨官璘对弈何顺安,小一辈就是我对弈“六龄童”。这是我第一次上晚报的新闻。

对弈“六龄童”,第一次上晚报的新闻


  1960年我去杭州参加五省市象棋邀请赛,新民晚报记者冯小秀写我备战犹如身临其境:“胡荣华坐在西湖的游船上,望着葛岭上的白云……”不少晚报体育记者都与我成为了朋友,像专门报道象棋的蒋是枢和我是多年的棋友,跟他对弈,我让不了一个车。

胡荣华15岁夺冠的情景

  因为与新民晚报的这种缘分,对晚报的这份信任,担任上海棋院院长期间,我与晚报亲密合作,大力推动智力运动发展。上世纪80年代,象棋运动迎来第二个高潮。新民晚报和市象棋协会合办“绿林好汉挑战上海队职业棋手”擂台赛,我受邀担任职业棋手队主帅。当时的比赛气氛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在江宁路上的静安区体育俱乐部,每晚涌入几百名观众,都是买票来看的。因为下属企业赞助比赛,当时航空航天部的一位部长还出席开幕式,并为我挂帅旗。

  趁热打铁,新民晚报不久又策划象棋超级赛,邀请我和另一位象棋特级大师吕钦在上海下三番棋。那次比赛,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险胜吕钦,而是晚报力排众议,创新引入“贴时”的新赛制,打破当时比赛“一团和气”的困局,为象棋运动吹来一股新风。

胡荣华在第19届“长寿杯”老年人象棋赛上表演“车轮战” 周国强 摄

  和新民晚报一起办比赛,搞活动,始终能感受到这份已有90年历史的报纸的创新精神和亲民本色。1987年新民晚报创办中国围棋天元赛,开了国内新闻棋战的先河,闯入决赛的马晓春九段和聂卫平九段,就是在上海棋院对弈的。晚报坚持办了20多届的“长寿杯”老年人象棋赛,又成为沪上象棋爱好者交流、欢聚的节日。无论是作为棋手还是棋院负责人,我都乐意参与进来,为智力运动发展尽一份力。新民晚报还与九城置业等单位举办过“大怪路子”大赛,和也爱打牌的我一起出点子,定规则,还担任总裁判长。有幸,“大怪路子”的比赛,这套“胡氏规则”沿用至今。

  (作者:中国象棋特级大师,前上海棋院院长)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胡荣华 电脑版
搜索:胡荣华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