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茨竹杯”前前后后(纪实连载)

2012-04-19 20:23:00 阅读:9592

                                             第四届“茨竹杯”前前后后(纪实连载)文/王钊远

         自左至右:苏香杏子、fbcfbc、逍遥君子(王钊远)、品清于玉、huhu2003、爱棋依旧。此情可待成追忆!

      第一章:回顾

      说起“茨竹杯”,棋坛朋友们都也许已经不算陌生。经过了四年风风雨雨的洗礼,逐渐成长起来可以说是来之不易。

      茨竹只是一个113平方公里的山区小镇,地属重庆市渝北区管辖。虽有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市级文明镇、市级卫生镇等众多光环,但经济条件并不富裕。

      四年前,具有开拓精神和长远眼光的镇党委政府领导,利用茨竹镇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环境,大胆创办“梨花艺术节”,着力打造避暑休闲城,为尽快成为渝北北部宜居重镇、避暑休闲名镇、特色农业强镇,树立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渝北“北大门”新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不怎么会下棋的镇领导看见茨竹拥有众多的象棋爱好者,突发奇想而把象棋赛纳入“梨花艺术节”的系列活动项目之一。本想为梨花节助阵随便搞个赛事,没想到首届“茨竹杯”竟有四川、湖南、贵州和重庆4个省市84名棋手参加了比赛。贵州陈柳刚获得了冠军。当时年仅10岁的四川郎祺琪、年仅8岁的重庆许文章与众多成名高手同场竞技,他们几时看过这种稀奇事儿,引来了当地无数爱好者和群众的围观,驱之不散。

     第二届“茨竹杯”参赛人数更多,来自11个省市自治区的132名棋手经过11轮的激烈争夺,广东黎德志摘取桂冠。第三届“茨竹杯”是我负责筹划的第一个大型赛事,参赛棋手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168名参赛棋手中有1位特级大师和11位大师。介于参赛人数太多,一改往年的积分编排为预决赛制。最终享誉棋界的业余三驾马车联手击溃10多位大师的围追堵截而把冠亚季军分而享之!

     第二章:筹备

      第一节、规程

      在第三届“茨竹杯”的闭幕式上,组委会再次放话:“茨竹杯”一定会办成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明年三月,第四届“茨竹杯”也将在梨花盛开的避暑胜地举行,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奖金更多,淳朴厚道、热情好客的茨竹人诚挚欢迎海内外棋友的参与,有了前几届的办赛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茨竹杯”象棋公开赛会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完善。整个赛场响起经久不息的雷鸣掌声!

      大约在春节前后,就有不少棋友纷纷询问第四届“茨竹杯”的情况,可见“茨竹杯”已经办成了一项传统赛事,犹如节日般的在众多棋迷朋友心中充满了期待!

      虽说去年已经放话,但放话的是上一届领导。镇党委书记和镇长都已于去年下半年进行了人事更换,新的领导班子能否兑现上届的承诺呢?所有关心支持“茨竹杯”的各界人士都难免有所疑虑。

      二月上旬,我接到茨竹镇分管文化教育体育的镇党委委员何三多先生(以下简称何委员)的电话,电话内容非常简洁:一是新的领导班子眼界更开阔、思路更新颖、对棋赛更重视;二是赛事要搞得更隆重更热闹,更具有特色;三是授权我全权负责筹划本次赛事;四是叫我立即起草比赛方案,供组委会参考。放下电话后的我,欢呼雀跃,那种喜悦畅快劲啊,恨不得把这个好消息立即告诉期待中的每一位棋友。

      高兴之余忧虑顿生。我只是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委员会的一名事业单位职工,离茨竹镇相距60多公里。承蒙组委会委以重任,寄以厚望,深感压力太大和责任太重。那么大型的赛事,需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太多,哪一个细节没有思虑周全都会被棋手们打“不满意”。

      按照何委员的设想框架,我连夜起草了比赛方案,几天后何委员率领茨竹镇文化中心王承惠主任和石昌华副主任一行和我相约在渝北清新茶楼具体商议相关细节,将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斟酌。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后勤方面由茨竹镇文化中心负责,其他如赛前宣传、棋手报名、赛制的选择、棋钟的筹集、比赛的具体组织筹划和实施、赛事报道等等皆由我一人负责。

      第二节、报名

      2月23日,何委员把组委会批准后的《竞赛规程》发给了我,我立即发到了广东象棋网、泓弈棋牌网、汕头棋院网、东萍网和中国象棋大师网等相关网站,接踵而来是就是铺天盖地的咨询电话和报名电话,还有不停的短信收发。

     《竞赛规程》发布后,报名的棋友非常踊跃,截止2012年3月2日13点(竞赛规程发布后的第八天)报名已达170人,按照规程规定160人的限额已超,当即发布《报名截止通知》。

       象这种大型赛事,人越多越热闹,被某些棋友视作是难得一遇的节日盛宴,本不该限额的;棋友们爬山涉水,千里赴赛本不忍拒绝的;多数棋手并非冲着区区几文奖金,而是抱着学习和交流的态度来的,这我们也是理解的。但组委会接待能力的局限使得我们不得不限额。

       记得去年第三届“茨竹杯”168位参赛棋手,很大一部分都是渝北本地棋手和重庆市区有车族棋手,他们回家住宿或者离开赛地另寻住处,为组委会减轻了很大压力,实际接待人数应该不会超过100人。而今年报名棋手中,渝北本土参赛棋手极少,绝大多数都是需要落实住处的,住宿问题成了我最担忧,且一直困扰在心的最大难题。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今年我们也作了预案,如果确实住不下,将用镇上的交通车接送到离赛地七八公里的放牛坪去住农家乐或者送到10公里之外的兴隆镇街道去住宿,绝不可能让棋手进退维谷,无处栖身的。

        为了使报名有条不紊、不重不漏,报名单一式三份。在工作笔记本上手写一份,在电脑上打印一份,发布到几个网站算一份吧,三份的编号、姓名、性别、籍贯、组别、电话都完全相同,才便于查找核实。《报名截止的通知》发布以后,以为就此缓口气歇歇了呢,其实不然。电话仍然络绎不绝,有咨询天气的,有咨询路径的,有咨询赛制的,有找各种理由再三请求一定要报名参赛的,也有因事要求退赛的。

      第三节、宣传

       在广东象棋网和泓弈棋牌网分别开了一个宣传帖,主要用于介绍“茨竹杯”的相关情况。发布竞赛规程、补充规定、相关通知、让广大棋友对茨竹,对渝北,对重庆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广泛听取各位棋友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宣传帖自2月24日开帖以来,高达300多楼,得到棋友们4万多次的点击支持,为了感激大家的捧场,只要有时间原则上是每帖必复。习惯性的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广东网和泓弈网。

       我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被派驻渝北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监督管理非常严格,每天4次上下班指纹打卡。每周末休息2天,其中一天要给孩子们上课(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两个象棋班),要是有比赛任务耽搁就得补课。重庆的比赛又多,几乎每月都有1-2次,经常耽误课程,真是愧对孩子们。很多事情只能利用早中晚去做,在我的印象当中,这段时间从未在凌晨一点前睡过觉,早上6:40的闹钟,每天在电脑旁的时间一般都是十五六个小时,儿子的关心、老婆的担心、老妈的痛心,化作无边无际的责备和唠叨常常在耳旁萦绕,对这种善意的责备好在习以为常,见多不怪了。

        既然大家都那么关注“茨竹杯”,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呢?怎么才会使报道具有一定特色呢?赛事报道对于我来说倒是轻车熟路,但实际上每次报道都是平铺直叙,很少有文字性的东西,就算我不平铺直叙也不行,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观察、思索、构思和码字。真希望有一个副手,除了协助录谱之外,没事就去捕捉和琢磨,就负责写写花絮,当然能写简要的棋评、每轮的综述就更佳。于是我便想到了书香杏子。

       书香杏子在广东象棋网的题为《棋手伍先春传奇》的文章,就是在我鼓动下发表出来的,我那时向她承诺,她发表一帖,我将整一首打油诗助阵,且承诺一旦来渝,将招待一顿重庆火锅。那时她还不会发帖,更不会制作棋谱,经过学习和实践后而今早已运用自如了。文章一发表便引来无数棋迷的追捧,对其文采都大加赞赏。

       她非常谦逊,说没有赛事报道经验,生怕做不好,把事情搞砸。经过我的再三鼓励,加上想来重庆可以找我兑现火锅的承诺,一向有点馋嘴的小姑娘才欣然应允。我也不要求她能帮我做多少事,只是希望她能在赛场把她视野内的有趣的事,站在她自己的角度写出来,提供给大家,让远在千里外的棋友能对赛场多一些了解就行。

       事情虽多,落实一件总要少一件。每办完一件事儿,当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心里都是无比畅快的。

     第四节、棋钟

      赛前准备工作中,我最担忧的两件事,除了住宿外就是比赛棋钟了。这种高水平的比赛,竞争异常激烈,没有棋钟可不行。本来重庆棋院的棋钟100把台是有的,但是不会租给我们使用,借用那就更不用说了。

      重庆棋友会所本来也有几十台钟,由于重庆近两年比赛太过频繁,使用频率过高,很多钟都已经损坏。徐总亲自开车去会所,清理出来30台,并承诺赛前送到赛场。但是这30台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大的缺口啊!

      正在上海出差并顺便观摩上海顶级业余对抗赛的吴总,知悉这个情况后说:“老王,棋钟的事儿你别着急,我马上联系新买30台全棋钟给你送来。”哇塞,这下可乐坏俺老王了啊!在这里我又不禁想起去年第三届“茨竹杯”的时候,同样是吴总,同样是新买的30台棋钟亲自送到赛场,拉着我的手说:“这钟借给你们用,掉了、坏了绝不找你们赔!”这绝对是吴总的原话,至今我仍记忆犹新,这是何等的胸怀啊!我当时就感动得泪如泉涌!

       两位老总不止一次给我说,“有啥困难就找我们,有问题只要提出来就不是问题了!”这话虽说得轻描淡写,但其分量何止千钧!他们对重庆象棋的付出太多太多,什么感谢的话语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唯有我等为象棋多干点实事,才算报答其万一。

       有了这60台棋钟,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给周边区县联系后,又在涪陵区象棋协会借到10台,合川区象棋协会借到10台,永川区双石中学借到20台,铜梁县象棋协会2台,合计102台。在此特别鸣谢涪陵区象棋协会秘书长黎明先生、合川区象棋协会副主席杨应东先生、永川区象棋协会秘书长张卫东先生、铜梁县象棋协会副主席陈弟明先生的鼎力支持!也要鸣谢不辞辛苦,扛起棋钟多次转车,往返劳顿的棋手涪陵区张静女士、合川区黄伟先生和易中军先生、永川区刘居兰女士和邓普普小朋友。感谢你们的默默支持和无私援助!

      第五节、冲突

      这里所说的冲突,是指赛事之间的时间冲突。3月6日,相关网站相继出现了2012年“蔡伦竹海杯”全国象棋精英邀请赛竞赛规程。这个规程的出台,比2月23日发布的“茨竹杯”规程晚了整整两周。按照惯例,大型比赛之间原则上都会互相让路,尽可能的不让本就不多的比赛重叠。就算是专业性的高规格赛事,也应该顾及棋手的感受,顾及棋迷的感受,顾及主办方的感受。

      我当即就和湖南方面进行了衔接,并提出两个方案供他们选择参考:一是请他们延后一天(改18号报到为19号报到),“茨竹杯”提前一周;二是他们提前两天(22号中午结束),“茨竹杯”的时间不变。28号开始的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我们是必须得避开,因此“茨竹杯”后延也不现实。这两个方案均可互相腾路,我在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回复。

       等来的答复是维持不变,理由是“由耒阳市委书记签发的不变更改;要更改其程序非常复杂耗时。”我当时在想,恐怕还有第三个原因,唯恐市委书记对主办单位工作责任心的质疑吧。

       这样就把一个难题摆在了我的面前:“茨竹杯”的时间究竟改不改?我就打电话征求几位报名参加“茨竹杯”且有可能够资格参加湖南比赛的棋手意见。孙浩宇、李少庚两位大师是意思是“无所谓”;柳大华老师是“改”;王天一和黎德志的意见非常坚定:“不改”!往返机票已定,且都是不能改签的低折扣票(至于王天一大师为何还是去了湖南就不得而知,不过最终斩获12万,就是损失了两张机票也是千值万值了),改了谁来负担损失?

       真的是一篮豇豆一篮茄子——两难!

       往后改一周与团体赛冲突;往前改一周仍然与湖南比赛打逗,没任何意义;往前或往后改两周呢组委会又不同意,隔31号的核心主题“梨花节”开幕式太远。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最终还是决定“不改”,以保证竞赛规程的严肃性和主办单位的信誉度。

      第六节、衔接

       在这届“茨竹杯”上,我代表的是多重身份,在组委会面前我代表的是棋迷和棋手,好像也代表承办方;在棋手面前我代表的是仿佛是组委会,又好像代表后勤保障部;在棋迷面前我更像新闻发言人。也扮演了多重角色,在赛前就像一个推销员,使劲的呐喊吆喝,管它这个瓜甜与不甜;在赛间,挂的是裁判长,干的是报道员,顾此失彼其实更像一个不称职的老管家,什么都要管而什么都没管好;赛后就像个打了败仗的将军,拖着疲惫的身躯孤独的去清理战场收拾残局。

      比喻不恰当哈,权当是闲侃,意思是需要衔接的细节很多,上下左右,事无巨细都得协调。主要的还是和组委会的衔接,棋具、帽子、奖杯、荣誉证书、订书机、票夹、双面胶、电池、记号笔等等用品的购置;电脑、网络、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扩音器、桌凳等硬件设施的准备;住宿问题、医疗问题、安全问题、工作人员安排分工问题、开幕式问题、媒体衔接问题等等都得逐项落实到位。随时随地请示,不厌其烦沟通,记得那段时间何委员带领一班人或在茶楼、或在我办公室、或在餐馆多次就筹备的相关工作进行磋商,电话衔接更是数以百次计。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需要准备的事情还有很多,补充规定和补充通知的拟定、赛程的安排、裁判员的选派、棋钟送达和归还具体细节的安排、预赛四个组积分表的修订和打印、决赛对阵表的设计和打印、种子选手的人选确定、特邀嘉宾柳大华老师的接送安排等等。

      第七节、探讨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一个人的思虑更不可能是周详的。对竞赛规程的有关问题,对补充规定的相关条款,都是经过了反复的探讨和斟酌才最终发布的。比赛的各个环节也是经过精心筹划和探讨的,与我探讨最多的就是胡智慧老师。

       胡智慧老师是重庆知名象棋裁判长,具有丰富的办赛经验,按照吴总的说法:重庆象棋界对新的规则钻研得最透彻要算胡智慧了!他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最默契的搭档,亦师亦友,对我各方面的帮助极大。在重庆的多次比赛中担任裁判长,圆满组织过很多大中型赛事,在比赛中以身先士卒、任劳任怨、秉公执法著称,很多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几年前我就看到胡老师在参赛的同时还要负责比赛的编排,且还兼职裁判,哪里有了争议还得去处理,其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多少次都是编排事务尚未处理完结就已经开赛,还得去和棋手商量,希望晚几分钟开钟。作为一位超级棋迷,具有极强的参赛欲望可以理解,比赛之余顾不上休息热心服务值得钦佩!随着重庆比赛规模和档次的提升,比赛对于裁判工作和编排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只好忍痛割爱,放弃了无数次的参赛机会。

       第三届和第四届“茨竹杯”名义上都是我在负责组织筹划,实质上胡老师做了很多很多幕后工作,居功至伟!聊天成了我们俩的家常便饭,每天都得吃两顿,电话更是不知道打了好多。一聊就是数小时,彻夜长谈也不是一次两次。对比赛相关的细节进行了反复的推敲探讨,生怕忽略了某个环节。在我看来,比赛有他在,再大的难题,他都能迎刃而解,我就能放心的去搞报道。

       第四届“茨竹杯”,我是名誉上的裁判长,而胡老师则相当于实质上的裁判长,我侧重于赛况报道,比赛的组织实施棋例的判决等都是他亲力亲为的,他肩负的重担,心里的压力和辛苦程度,我最明了。他对我全方位的支持和无条件信任不是几句感谢话就能表达清楚的,但我还是得在此真诚的说声“谢谢”!尊敬的胡老师辛苦了!

      第八节、接待

       3月21号,比赛报到的前一天,就已经有棋友陆陆续续抵达重庆。书香杏子、广西欧照芳等等早上八点钟左右就到达了重庆渝北,我到轻轨碧津站接到他们,带他们去吃了早饭后,一起来到我的办公室(因为我当天没有请假,必须得去上班),安排他们先上上网,我则去抓紧处理我的工作事务。在此期间也接到很多棋手到达和问路的电话。

       随后到达的还有湖南的伍先春、向有权、姚志远,陕西的艾宝宏和李军林,宁夏的周文炳等等。待我安排好工作之后,把他们带到五星园(渝北区棋友聚集的一个茶园)下彩,中餐买了8盒套饭将就一顿,准备晚上兑现我的承诺——请杏子姑娘吃重庆火锅,其他在场棋友作陪。

       我去桥林火锅订了一桌,下午六点钟,一行10人来到火锅店,边吃边饮边聊。在座的除了伍先春和向有权是多次见面,姚志远是我去贵州铜仁报道陈柳刚与蔡佑广交流赛时认识的,今天算是见到第二面,其余的均是初次见面,新老朋友把酒言欢,其乐融融。

       酒足饭饱后,带他们来到玉峰宾馆住下来,急忙赶回家把象棋和棋钟拿到宾馆,安排了几位渝北本地棋友向他们轮流下学习棋。每盘50元,结果当然是渝北棋手开不起胡。

       11多回到家后,处理了一些网站和QQ上的事情,再把前前后后准备的各个细节都在脑中过滤一遍,一看已经凌晨1点,把闹钟调到6点20,赶忙就寝,一夜无梦。

       3月22日,是所有裁判员和棋手报到的时间。我本来向组委员要了两个车去拉棋钟和接裁判员,但组委会因为筹备“梨花节”也很忙,临时给了我一个能坐30多人旅行车,在拉棋钟的同时可以顺便接一些棋友,当然就更好了。

       早上7点从渝北出发,到重庆北站去接从山西赶来的裁判员王琴女士,再去重庆象棋家园拉棋钟,接了所有裁判员和满满一车棋友赶回重庆机场,接到孟辰大师和王晴女士后已经11点半都过了,匆匆忙忙赶往赛地茨竹。

       下午两点钟,召开了裁判员和工作人员会议,本来打算认真地培训一下工作人员,但因“梨花节”确实太忙,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按时到场,只是简单的进行了分工之后就赶到赛场,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第三章:比赛

      第一节、忙碌

      经过月余的筹备,比赛将要打响了!这次报名参赛人数达到227人之多,如此规模的大赛给我们裁判组的压力的非常大的。报名之后部分棋手不来参赛也很正常,毕竟茨竹杯报名都是免费的,究竟有多少人参赛,我也心中无数。这无形之中也给赛前准备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记得去年比赛前晚是裁判人员最为繁忙的一个晚上,就我们七八个人一直忙到凌晨1点钟才弄个大概。

        虽说我们一到赛场,就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但所做的工作无非只是桌凳的摆置,4个组积分表的张贴,电脑、网络、扩音器的检查,棋钟的检查、装电,软件的预设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大量的工作还在后面。

       工作量最大的就是首轮的编排和姓名牌的制作。很多大赛的报名都是提前截止的,且收取了一定的报名费,参赛棋手的稳定程度就会大很多,即便个别不参赛,总体变化不大,可以赛前把相关工作做到前面。而我们这种业余大赛,赛前报名和实际参赛情况出入极大,加上必须等到抽签分组后才能确定某位棋手的组别和编号,因此根本没有办法把姓名牌预先制好。只能叫工作人员先按照报名单把所以棋手的姓名牌打出来,本意是想待确定了分组和编号后再装入坐牌,没想到由此反而造成了混乱。200多张姓名牌是很大很厚的几迭,要想从中找到某一位棋手可真不容易,有时找了数遍之后才发现根本就没有预备这个棋手的姓名牌(新增棋手),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感觉倒还不如录入棋手资料后再打印。

       晚上20点钟的抽签仪式后,按照抽签结果才开始分组录入棋手的相关资料,再按照分组和编号找出棋手名牌来一个一个的装,没有名牌的还得补打。大量工作基本完成后,还要把每一组的棋手的编号、姓名、籍贯抄写到墙上的积分表上,以便次日棋手到场后根据名字找到自己所在的位子。

        当晚的天气特别的冷,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雨,最低温度只有五六度,赛场是一个空间极高,四面透风的体育馆,编排席和报道席分别在赛场的两端,又恰好正对两道铁钎子做的大门,呼啸的寒风不停的往里面灌,无情的折磨着正辛苦忙碌的裁判员们,大家的手脚早已僵硬,繁忙中对冷饿已浑然不觉。尤其是胡智慧老师,只穿了两间单衣(前几天重庆城区的温度20度左右),还有远道来渝热心助阵的两位美女湖南书香杏子和山西王琴,为了注重风度衫短衣薄,冷得瑟瑟直抖,俨然一副美丽冻人的靓丽画面,真的是人见犹怜!那么多准备工作都是几位裁判员在极度寒冷的赛场咬牙完成的。在此谨向本次裁判组的所有裁判员道声辛苦!谢谢你们!

     第二节、赛制

      赛制有很多种,如淘汰制、循环制、积分编排制等等,主办方都是根据比赛的需要选择赛制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赛制,只有相对科学和相对实用的赛制。不同的赛制有不同的实用性和优缺点。

      大家都知道,淘汰制适合参加比赛的人数较多,时间较紧的比赛,可以采取单淘汰制、双淘汰制或其他淘汰方式,并适当安排预选赛或附加赛。这种赛制偶然性太大,一旦输棋就丧失继续的机会,被大家认为是最不科学一般不以采用的赛制。但是国内顶级赛事“五羊杯”也是采用这种赛制。

      循环制适合在人数不多而时间许可的条件下进行的比赛。这种人人见面,偶然性最小,是大家公认为最合理的赛制。适合单位上的比赛或者区县级以下的小型比赛。

       分组循环制适合人数较多,不便采用大循环制的情况下,根据棋手的等级分或比赛成绩排定“种子”,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循环初赛,从各组选出一定人数进行决赛的赛制。

      积分编排制适合人数较多,赛程较短,而"种子"又不易安排的情况下进行的比赛。这种比赛偶然性相对较小(如果轮次足够的话),很受棋迷们和主办者的喜爱而常用。但是由于时间不足轮次不够最终结果也有会受到大家质疑。就像去年的广西“大地杯”,200多人的比赛13轮也嫌轮次严重不足,棋手也已非常疲劳了。

       第四届“茨竹杯”沿用上届的赛制,分组循环制(先积分编排后单淘汰制)。这种赛制极为罕见,我觉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赛制。记得去年筹备上届“茨竹杯”的时候,我跟胡智慧老师反复研究探讨,才最终定下这个赛制,当即就受到了某些棋友甚至是裁判界的质疑。我们怀着探索的心境坚持了下来,实践证明,对于参赛人数过多的赛事来讲,是切实可行的赛制。建议以后的金箔杯、大地杯等大型赛事作参考。

       这个赛制我们试行两届以来,感觉最大是缺点就是赛前的准备工作多和预赛阶段的工作量大,相当于4场比赛同步进行(后面还要详述),对于时间要求、编排速度、组织质量等要求相对较高,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比赛,很多组织者不会选择这种赛制,太麻烦,太累人,而且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人越来越少。优点是人再多都能够解决,且决赛阶段异常残酷惨烈,棋手们都会放手一拼,佳局纷呈。

        纵观国内大小赛事,感觉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往往是越小型的比赛组织得越充分,每一元钱都用到了刀口子上,也越贴近普通棋迷;越大型的赛事越办得潦草,承办单位以完成比赛为目的,花了不少的钱钱,什么合理性、效应性方面考虑得反而不多,棋迷和棋友怨气不少;那些高级别的专业比赛更是用钱去堆,几个人的比赛庞大的服务团队,还要封闭消息、做得神秘兮兮的,赛完之后发个比赛结果,写几句赛事新闻了事,谁管你棋迷怎么想的?望眼欲穿期待不给你播,千里迢迢赶去不让你看,看你能搬石头打天不?

        我们办比赛就要对得起赞助商出的钱,要为主办者吆喝,要为棋手着想,更要为广大的千千万万棋迷着想,有棋迷的呐喊才有氛围,有氛围才有更多的爱好者,有更多的爱好者才会有更多的赞助商,有更多的赞助商才会有象棋真正的春天,这么浅显的一个良性循环的道理,业内人士真的不懂么?

      第三节、分工

       这次比赛裁判组共8名裁判员,预赛阶段的具体分工是:

       裁判长王钊远:负责总体协调,侧重赛事报道。

       副裁判长胡智慧:负责比赛的组织和争议的裁决。

       副裁判长黄仁清:负责C组比赛。

       编排长卿成:负责编排,协助B组比赛。

       裁判员贾林:负责B组比赛。

       裁判员王琴:负责A组比赛。

       裁判员王雪影:负责D组比赛。

       裁判员苏香杏子:协助报道。

       另外每个组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协助裁判员工作。决赛阶段通力协作,共同完成。

       裁判人员人手偏紧,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一般来说,这种180人的大型比赛,除开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2人、编排长1人、报道员2人之外,至少还需要9个裁判员(即每个裁判员负责10台,至少保证每个组2个裁判员),才能基本上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裁判组每个人几乎都是超负荷运作,好在都是些精兵强将,能独挡一面,更能吃苦耐劳,再困再倦没人发过怨言。

        除了胡智慧老师全场跑外,四个组的裁判员是最辛苦的了,从早忙到晚,没有坐一下,一天下来后腰酸背痛,精疲力竭,比赛结束后都匆忙离开,都没有机会敬大家一杯酒,感觉非常遗憾!非常愧疚!我会记住大家对我的倾力协助,改天一定当面致谢!

       第四节、抽签

       决赛对阵表和先后手是我们赛前就预设好了的,按照分上下半区首尾相对的原则,预赛成绩越好决赛对手就相对越弱,感觉还是挺科学的,避免了临时抽先后手的麻烦,更是网络直播预置棋谱的需要。合理设置种子和当众抽签就显得尤为重要。

       种子的设置原则:第一档为有等级分的棋手,根据等级分高低依次排列种子;第二档为省级冠军和著名杯赛冠军,第三档为省级前三和知名公开赛优胜名次。赛前我们就发出了补充通知,要求棋手自己申报并提出依据。棋手没有申报的,我们只能按照已知情况进行随机排列。

       一位陕西棋友竟然对我们预设种子公开提出质疑,说对棋手划档分级是对棋手的严重不尊重,是瞧不起低手的一种漠视行为,他持坚决抵制态度。我们经常看到那么多竞技项目,大型赛事都会设置种子,尽可能的避免各个组的实力悬殊,是比赛公平竞争的需要,我不知道是这位棋友是真的不懂呢或是有意找茬。

       还有一位四川棋友公开提出河南姚洪新应该分到第一档,理由是“大家公认的业余实力最强”,他坚决反对把姚洪新排在第二档。我们排列的第一档都是具有等级分的棋手,这是“依据”,有“依据”的就得讲“依据”!我们认为“大家公认”、“实力最强”都是无法界定的“依据”,“曾经杀过大师特大”更不可能作为“依据”,重庆少儿棋手许文章还战胜过姚洪新呢,那难道许文章也要作为种子么?如果把姚洪新设置为第一档,那同为“三驾马车”的湖北刘宗泽和广东黎德志他们没意见么?我们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客观的看待问题,不能凭主观感觉和个人崇拜论事。

       当晚18点的抽签仪式,要求种子棋手自己到场抽签或者委托抽签到某一小组,避免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疑议。由于衔接上的疏忽,抽签仪式没有扩音器(负责音响的工作人员随政府的交通车回到了40多公里外的家了),偌大一个赛场,100多人的喧闹,让我们主持抽签仪式时喊破了喉咙,震哑了嗓子,仍然稍显混乱。这在以后工作中须引起注意。

      第五节、编排

      一般正规的大型比赛,编排工作都是提前做好,这是组织好比赛的关键。但民间比赛缺乏相应的条件,编排工作即使提前做好,也容易给棋手特别是水平较高的名手留下质疑的空间。何况到临开赛前都不能十分准确的确定参赛人数和具体名单。
      果然,在当众确定种子选手并抽签之后,编排人员开始核对姓名,编排名单时,就发现了一些之前就预料到的和没预料到的一系列问题。如有的棋手此前没有报名,来到赛场要求报到参赛,面对他们的苦苦哀求,那么远跑来了你说不让参赛也感到过意不去,只好将他们作为候补参赛对象暂时录入电脑以便编排。还有的棋手此前虽已报名,但由于经手人员不太熟悉,记录也不够准确一致,编排人员错误的按两个人来进行分组和录入。更麻烦的是,有的棋手委托朋友代为签到,本人来报道时又签到一次,造成重复编排。虽然我们对大多数棋手的名字都比较熟悉,但编排人员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名字,足足十页纸,一两个人要进行完全准确的核对和整理,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

       如果负责签到的工作人员从旁协助也许会好一些,但她们晚上都不在镇上住宿,都住在相聚40多公里的两路城区,早就乘坐政府的交通车回家了。这项工作只能由编排人员慢慢进行解决。本身量就相当庞大,编排录入准确性要求又高,按照抽签结果和报到名单进行分组这项工作迟迟不能完整结束,只能暂时确定A、B、C三组名单,而D组名单只有等待次日早上根据实际参赛人数作最后确定。

       姓名牌的补充、修改、完善工作也得要在名单核实准确后一并处理。为了防止D组人数过多或过少,以及与前三组之间有重复或遗漏,开赛前棋手都已危襟正坐,摩拳擦掌,只等裁判长一声令下就展开搏杀,但是就是一直没有开赛,让很多棋手疑惑不已。其实我们当时更急,但如果不核实清楚就会更加混乱。看来这点还有待改进,如果收取一定的报名费或者保证金,报名严格在赛前编排时截止,才能避免棋手参赛的随意性。

      还好编排长卿成具有丰富的编排经验,胡智慧老师更是对编排研究得非常透切,主要是量太大,必须耐心细致。也幸好是用两台电脑各编排两个组,不然更慢。

     第六节、问题

      好不容易整理完毕,各组先后开始比赛。裁判人员各司其责,编排人员继续修改完善编排记录,打出相应对阵表和各组名单。胡智慧老师则忙上跑下,充当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冲向哪里。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赛前我们宣布了临时规定:不管盘面如何,发现问题都要及时纠正(实际上此前我们组织的重庆比赛基本都是这样处理的)。每组至少44人22台,各组裁判员如临大敌,哪敢怠慢,不断检查棋钟,生怕出错。每轮开赛前都要亲自调钟并仔细检查后才能向裁判长申请开赛。比赛用的全棋钟是新买的,工作人员对棋钟设置不熟悉,甚至个别裁判员也不太熟悉如何准确设置,也就最容易出问题。
       有一轮棋快结束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方时间甚紧只余10秒左右,另一方时间甚多尚有10分钟,他们所用棋钟为天福钟,即每走一步所加时为这步棋思考时间,但不超过5秒,也就是说钟面上的时间永远不会超出走棋前的时间。由于盘面纠缠甚紧,一方时间又过于紧张,这名棋手老是担心关键时刻没按上按钮,以至于用力过猛导致棋钟顿时断电熄火。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如果是将军牌棋钟或全棋钟的话,他们的时间各调各的恢复回来接着比赛便是,但这种天福钟,用的是延秒制,其缺点就是要调的话只能调成双方的时间一样多,要调回时间接着下,势必征求棋手意见换成全棋钟或将军牌钟,然而此时盘面上时间少者还有车兵,颇有一定的反弹能力,对手虽然多子但目前受攻难以言胜,所以担心换了棋钟之后延秒制改为加秒制,时间更为宽松恐于己不利,所以迟迟不肯接受裁判换钟续下的建议。经过耐心解释征得双方同意,改为不加用时,直接在10秒对10分钟的基础上换成全棋钟加秒继续比赛。

       预赛第一轮,突然发现有一台棋钟没加秒,马上停钟进行纠正。但此时双方时间一个尚余2分钟,一个还有3分钟。余2分钟者多子优势,想取得胜利恐要费一番周折,余3分钟者少子但有一定攻势,不同意纠正,说:对方没发现你们不能管。我们经过耐心解释,最终得到棋手的理解与支持。

       有一轮也出现一次成绩登录错误,经过检查是记分员抄写失误,幸好不影响编排。也发现有女子棋手没有被让两先的,也有先后手坐错了的。出现的问题不少,但发现一处解决一处,能更改的尽量更改。经过裁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总算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比赛任务。

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发现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要想办法来处理这些问题。也希望办赛经验丰富的棋友们给我们建言献策,以利今后克服改进。

      第七节、报道

      这次我们准备了三台电脑用于报道(一个台式和两台笔记本),装备算精良的了。报道席就设在赛场一角,非常方便,且与编排席分开。优越的报道环境使我充满了信心。

       报道人手也比较充分,我的精力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用在了报道上,另外还有两位专职报道员。一位是我专程请来的湖南籍美女苏香杏子,专门负责写花絮(除了偶尔协助录谱之外),虽然看起她娇小玲珑,弱不禁风,也少言寡语,羞涩典雅,更是初涉此道,毫无经验,但毕竟是有名的才女,一点即透,触类旁通,外加棋力有一定的造诣,对赛事有一些心得,按她的视角写出来的东东,还真有一定的特色。另一位是组委会安排协助报道的工作人员蒋成才老师,虽然不太懂棋,但是电脑烂熟,聪慧干练,手勤脚快,且具有上一届协助报道的经验,对于报道操作简直是一点即会,挥洒自如,对我的帮助极大,是这次赛事报道功劳最大的无名英雄!在此对蒋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赛事报道的主要原则是真实性、客观性和实效性。真实性是指报道的内容一定要真实,确切,全面,准确,不能随意修改比赛资料,要完完整整的发布比赛相关信息。如果漏发一台比赛对阵或者漏发一轮的对阵结果都会影响整个资料的完整性。客观性就是报道者须站在中立的角度,客观、公正的介绍相关情况,避免观点的倾向性。实效性就是指发布消息一定要及时、快捷,越快越好,错过了时机再发出来就没有多大实在意义了。

       报道的主要内容按重要程度依次为:一是发布对阵结果,包括每轮的对阵结果和最终比赛结果,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及时报告关键台次的对局结果。东萍网和广东网都有专人采集比赛资料,实时更新到数据库共大家永远查阅,如果缺了某一项数据,就会影响其更新。二是发布对阵,原则上要求在赛前发布,如果该轮比赛都结束了才发布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三是发棋谱,最好用象棋桥录谱,无须进行代码转换,直接导出即可发布,方便快捷。四是图片,可以运用图片编辑软件进行批量压缩,在报道时一般不要发得过多,以免冲淡报道主题,发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就行,剩余的图片可以等赛后再发或者另开帖发布。五是花絮,一般报道都因为人手不足当时没有时间写花絮,赛后写一些出来也是很不错的。

       能够多报道些内容当然更好,报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按照以上顺序,不能五项俱发就发前四,或前三,或前二,或前一都比没有报道的好。

       我们所发布的对阵表和对阵结果,都用从编排软件中输出的表格(电子表格更佳),经过东萍转换后发的。这样的表格不只是美观,更重要的是清除了多余代码而不至于影响点击速度。每一轮(首轮和末轮除外)都要发八张表,ABCD各组的上轮对阵结果和下轮对阵,每一张表都要进行适当编辑并转换后才发,颇耗时的。

       我们把三台电脑都装上了象棋桥,且随时都新建一个空白界面,等候棋手们随时随地来录谱。棋手一来,我们立即起身让座,录完后请棋手让开,快速添加对局结果并修改棋谱属性后导出棋谱代码立即发布。然后马上又新建一个空白棋谱待录。

      每一轮发完对阵表到棋手来录谱总有那么一点时间的空闲,就要快速的去照相,稍去晚一点,某些台次就结束了。照相也要注意,很多棋手都不认识,要从第一台开始先红方在黑方依次照,才能在发照片时准确的标出每一位棋手的名字。最好不要漏照某一位棋手,别人参赛后没有一张照片做纪念会提意见的。依次全部照完之后就可以随意照了。

        花絮不论形式,只要是有趣的都可以写。这次“茨竹杯”杏子美女写了不少的花絮。经常看到她一个人坐在电脑旁“发呆”,其实我才知道,那根本就不是在发呆,而是在琢磨、在构思、在组合、在思考。安排她专职写作,她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搜寻、捕捉有趣的环节。也看见她经常在赛场“瞎逛闲转”,其实这都是在找灵感。

        直播就更麻烦一点了,赛前得把直播棋谱建好,发到相关网站,并提前通知棋迷朋友们准时观看。赛前还得安排记谱员、传谱员、录谱员(经常都是自己充当录谱员和传谱员)。既要手勤脚快,又要认真细心,因为网络直播容不得错漏。柳大华老师1:8盲棋车轮战的直播,我们就是在离对局的地方约有六七十米的报道席,注意聆听报谱员和柳老师的声音录入的。虽然我们都非常的注意,仍然有两台出现了差错,只要有一句没有听清,就会影响录入。

        重庆的比赛对报道都是相当重视的,每一次老总们都全力支持,至少都安排了一位裁判员专职负责报道。老总们出钱办赛,并不单纯是找几个人来组织一下,把比赛搞完结果拿出来就完事。最重要的是通过比赛,达到提高棋艺、增强弈趣、营造氛围、弘扬国粹的目的,所以我们裁判组除了认真组织比赛外,还肩负有宣传、普及、推广重任。

        从全国各地的赛事报道来看,很多地方比赛都没有安排专职的报道员,据我所知,某些比赛有棋友去热心报道还受到漠视甚至百般阻扰,由此可见那些赞助商和主办方的意识和观念还有待改观。其实报道也不是好复杂的事儿,报道的质量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

        感谢大家对本届“茨竹杯”的报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是千千万万的棋迷朋友给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无数的顶贴支持和使劲的呐喊吆喝,让我们感觉心潮澎湃、浑身是劲,如果我们三个人组成的报道团队,还不干出点特色来还真说不过去。

     第八节、争议

      淘汰赛第一轮,有一台出现了激烈的争议,双方时间都相当紧张,局面是红方多时又多子,正在计算如何入局,突然对手激动地吼了起来,你超时了!此时优势方猛拍脑门立即呼唤裁判声称棋钟没加秒!

      当我和副裁判长胡老师相继赶到,发现时间已定格在00:01秒,没有闪烁。我们第一反应是棋钟肯定没有加秒,如果是在加秒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出现这个00:01的结果。第二个反应是他们已经争论了有好几分钟了,发现其中出问题应该是在几分钟之前的事了。经询问得知,一方棋手主动承认局势差了时间也紧,所以走的招法欠考虑,甚至死马当做活马医,故意乱弃子以拖延对方所剩无多的时间逼他超时。另一方棋手坚称自己慌乱中看了一下时间的,当时比对方还多点,要超时也是对方超时,不可能自己先超时,因为每步都加起5秒,他自己走得也比较快,不应该因为棋钟没加秒的责任算在他的身上而判他超时。

      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导致红方“超时”的主要原因是时钟没加秒,而且双方都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发现了棋钟的问题,只是一方故意不喊裁判,局势本就不利索性投机冒险,另一方则对棋钟和裁判都过于信任也没及时呼叫裁判,出了问题后紧抓棋钟问题不放。

    我们先通过恢复记忆功能确认该钟的确没有加秒,至少最后一步没加秒,也有可能是棋钟出了故障。其次经过在场人的确认铃声确实没有响,说明棋钟最后出于两种情况:一要么被按了暂停且尚未铃响,二要么棋钟已超时但可能设置了静音功能没听到。

      由于我们对新钟特点尚不完全了解,赛场又非常喧闹,双方棋手吵吵闹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关键是我们在发现棋钟没有闪烁,并且都承认没听到响铃的情况下,就草率的认为是裁判或棋手有意或无意的按了暂停键,于是我们以没有响铃以未超时论处,既然没有超时,有错必纠。

       当然我们也可以判红方超时负!但确实是因为棋钟没有加秒而超时的,红方显得很冤。根据之前的规定和做法,我们也准备提出解决方案:即按复盘的回合数来加回时间当时的盘面接着下,但仔细一想这无异于判红方胜,黑方必败。

       其实两位棋手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印象中也是乘坐同一班飞机来到重庆的,想必二人应该是彼此熟悉的朋友了。现在又是淘汰赛,输赢一盘棋都很大,为了不伤和气建议他们先自己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我们再来提出解决方案。

       就在这10分钟里,胡老师翻阅了随身携带的规则和案例,并委托另一裁判员就时钟故障导致超时是否该判超时的问题电话咨询北京的一位著名国家级裁判的意见。规则规定和国家级裁判的解答正好与我们之前的设想方案不谋而合,即不应该按“超时”处理,而应当把前面该加没加的时间恢复回来接着下。那位国家级裁判说也有判“超时”的,但他也觉得那样直接判“超时”有欠公平。

       我们要求棋手先把棋谱录一遍,发现走了40多回合,但后面的招法明显比较凌乱,弃子招法不成立,确也印证了劣势方发现时间很紧想走快点逼对方超时的说法。于是我再一次征求双方意见,最后双方约定的方案是:恢复一定的时间,接着某个盘面继续下,但很遗憾的是,双方又经过几分钟的“协商”,始终未能约定好一个共同的盘面。后来黑方坚持要么判对方超时,要么重头开始下。而红方坚持没有加秒,应该补足时间接着这个棋局下或听从裁判处理。

      我们感觉怎么处理都有难度,于是建议双方抓阄,抓到谁的方案就按谁的方案执行,但是双方的方案都得经过裁判组同意。红方的方案是补时续下,黑方的方案是“重赛”(我们严格强调这方案不能叫重赛,只能叫续赛,只不过是从最开始的盘面开始,时间为各20分钟加5秒)。结果黑方如愿以偿抓到了他提的这个方案,最终红方取胜。

       这盘棋的判罚遭到了很多棋手议论,我们裁判组也承担了不小的压力。因为一般在大型比赛很难听到重赛一说,但本次“重赛”(实际上是续赛)实乃事出有因,盖因双方棋手分歧相当大,裁判经验不足,水平也不够。实为比赛临时补充规定和一般做法有所冲突的罕见案例。我们认为淘汰赛一盘定生死,裁判长及时征求双方意见后酌情协商解决也不失为一种机动灵活的办法。当然,从专业的角度看,或许还有诸多的不同意见或不满情绪,我们也只有慢慢总结了。

      第九节、事件

      这里说的“事件”就是指的最近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许姚事件”(以下简称事件)。这个事关注的棋友们很多,因此有必要把我所知的情况讲出来,作为一个深刻的教训来认识和总结。

       3月24号下午三点过,也就是预赛刚刚结束,决赛即将开始的最繁忙的时候:副裁判长胡老师和编排长卿成都在匆忙统计最终成绩(除了统计每组出线的前八名外,还要手工计算综合组的排名),各位裁判员也在急急忙忙收拾棋钟、座牌、棋具等,我刚离开报道席,准备去布置决赛赛场,姚洪新跑来跟我说许文学踢了他,我感到非常诧异,急忙跑过去找许文学,本意是核实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属实将进行严肃处理。可是到处找都没有找到(可能是当时就被人劝解到赛场外去了)。我问姚洪新有啥伤害没有,他说问题不大。后因工作人员问我桌椅怎么安排,我又赶忙跑去安排赛场,经这么一岔,把我的思维一下子岔开了。

        姚洪新看见我无暇顾及处理此事,就跑到赛场外找到吴总(为重庆象棋做出过卓越贡献的重庆著名象棋活动家、上午才动了眼科手术就马不停蹄的赶到赛场督阵)诉说许文学踢人一事,并声言“不敢参加比赛了”。吴总也感到非常震惊,马上对姚洪新说:“我就在你旁边看着,你放心去比赛,看谁敢再动你一丝一毫!比赛结束再说。”后来吴总一直都在姚洪新左右。

       当天比赛(第一轮决赛)结束后,吴总专门去订了一桌,会同徐总(重庆著名象棋活动家)和石校长(重庆知名象棋活动家、重庆“沙外杯”创始人)把姚洪新和许文学喊到一起,问明情况后,吴总代表重庆棋界慎重地给姚洪新致歉!对许文学踢人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且希望二位知名棋手摒弃前嫌,言归于好!

       在这期间,吴总给我打电话,叫我和副裁判长胡老师一起去吃饭,而我们正值处理“争议”纠纷和安排“续赛”,且网络上的报道事务也还没有处理完,就给吴总讲明情况后“婉言谢绝”了,压根就没有想到吴总他们是在协调“事件”,可能吴总他们也是理解我们那么晚了比赛还没结束,心想已经把“事件”的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协调了,就没有言明这个事儿。

        待到我们把“续赛”搞完已经七点半,早已错过了组委会给我们安排的工作餐吃饭时间,我们几个才去找了一家火锅馆吃火锅,一直吃到将近九点钟。前两个晚上都是将近11点才离开赛场(第一晚做赛前筹备工作,第二晚组织和直播柳大华老师盲棋车轮战),感觉九点钟还算是早的,我们几位去到处走走,逛逛,去和一些棋手们聊聊,也去“金剪刀”处坐了坐,以感谢他多年来一直默默地为棋友们服务和给我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不知不觉又是11点多,才赶忙赶回旅馆洗漱休息。浑身上下全是倦意,早已把“事件”这档子事儿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后独自一人来到赛场(比赛那几天都是6点多到达赛场的),叫开大门,打开电脑,浏览报道情况和回复棋友们的问题(因为比赛期间根本无暇回帖),新建直播棋谱(决赛除了第一轮子直播了两台外,其余轮次都是全部直播),分别发到广东网和泓弈网,还要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工作,连QQ都忘记了登录。

       比赛结束之后,棋手们相继散去。而我们报道组的很多工作都还没有全面完成,还有很多扫尾工作要做,我就叫裁判组的人员随同工作人员和棋手们乘坐交通车离开,我留下来扫尾。但是几位裁判员硬要跟着留下帮我,当时真的好令我感动!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办完都很晚了,只好再在茨竹多住一晚。

      比赛结束后的心情一下子放松开来,那是何等的惬意愉快啊!我们一起去吃了晚饭后,开始下棋打牌,按照大家的说法是“让我们来狠狠的耍一晚”。几位裁判员和我都是多年的朋友,情如兄弟姊妹,有的还是很难得一聚,一到赛场就开始各忙各的,真还没有时间叙旧呢,更别说在一起玩儿了,何况我还算是半个主人,再累也得“舍命陪君子”吧。我们确实是“狠狠”的在玩,一玩儿就玩了个通宵。因为我要上班,天刚亮就收拾行装,吃罢早餐,匆匆乘车赶回40公里外的渝北。有位棋友知道我们玩通宵后去上班还在善意的批评我“国家拿钱养活你,这样上班问心无愧么?”还真是难为那位热心朋友了,幸好我还没有影响工作。当晚睡了一个罕见的早觉,第二天精神状态基本恢复,上班之余抓紧时间整理照片并全部发到网上,以便参赛棋友下载保存。

       几天后(3月28日),在网上看到棋友对“事件”的披露,猛然一惊!这才明白原本自我感觉比较“圆满”的赛事因为我的疏忽而造成了多么大的失误!看到棋友们对裁判组提出的善意批评和对“事件”肇事者的义愤填膺,我的心如针刺似的阵痛!后悔莫及,无地自容,深深自责,羞愧难当。作为裁判长没有保护好棋手的安全那是我的严重失职,“事件”发生后没有及时、妥善、果断、严肃处理,我更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回想比赛那几天,整个人昏昏噩噩,那么严重的事情竟然忽略,可想而知我当时的脑壳有多况,处事水平有多低,组织能力有多差!

       经过多方查证,“事件”当事人之一许文学脚踢姚洪新情况是完全属实的,行为是极端错误的,性质是非常恶劣的,影响是极坏的!任何情况下打人都是非法的,都是会遭到强烈谴责的,更是会受到万人唾骂并深恶痛绝的!许文学的行为严重有失象棋大师身份,严重有损巴渝棋手形象,严重有害重庆棋界声誉!

       很多棋友都纷纷发表意见,强烈谴责许文学的错误行为。我也及时的向组委会领导汇报了这个情况,并提出了处理意见供他们参考,试图想方设法尽量挽回影响。那几天正值“梨花节”开幕期间,整个茨竹镇都在全力以赴筹备开幕式,领导们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一直在焦急的等待回音。领导批示的意思是:组委会的使命和裁判组一样,随着比赛的结束而终结,下达处理决定不太妥当;以后的“茨竹杯”不再欢迎这类棋手参赛;认真总结,吸取教训。

       重庆棋界的态度也是非常鲜明!吴总多次召集我、胡智慧等相关人员研讨此事,远在大连带队征战全国团体赛的徐总也非常关注,中途赶回重庆,会同吴总召集我们进行商议,苦于我们重庆没有一个棋协、俱乐部之类的组织来出面处置,最终决定由徐总出面,于4月1日以个人名义代表重庆棋界发表声明(声明原文不再详述),这个声明是重庆棋友共同的声音,得到各地棋友的支持和理解。

        受几位老总委托,阐述重庆棋界的观点:“许姚事件”只是个案,重庆的公正无私不改,办赛热情不减,耿直豪爽仍在,热情好客的重庆棋人一如既往的欢迎外地棋手来渝参赛或组织开展地区间的交流,共同营造氛围和缔造友谊;要全力支持配合重庆的几大传统赛事,形成以春有“茨竹杯”,夏有“沙外杯”,冬有“贺岁杯”为龙头,以各大节日例行赛事为主导,以对抗赛、交流赛、团体赛、表演赛为支撑,以各区县赛事、行业赛事为补充的良性格局。

        “许姚事件”给重庆蒙羞,为各地提供了反面教材,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反思,改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棋友们也要引以为戒,别只在提高棋力上面做文章,还要在素质提升和修养升华上下功夫,最好别把“茶馆习惯”和“棋摊动作”带到赛事中来玷污国粹的高雅!

       第十节、花絮

        本来苏香杏子就已经写了不少的花絮了(详见广东象棋网预赛和决赛两个报道帖),我在这里只是简单写几则,就当是作个补充。

      第一则、奇闻

       报道那天晚上23点左右,我们筹备工作快要结束时,有一位广东棋友,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已经报名无法赶到怎么办?”,我问他现在哪里,他说在广东。我说确实无法赶到就只能弃赛了,那个时候就算坐飞机恐怕也来不及。他再三提出,请给他想个办法,我无论怎么解释,他仿佛就像喝醉了一样,听不进去。不一会,他就给我发来一条短信,原文如下:“你们比赛的官方可以在各个网站设立一个给各位不方便到达赛场比赛的参赛者一个比赛的机会吗?因为比赛的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啊,重庆离广东相差二千公里啊,人家别的省的比赛也在网上设立了一个象棋的平台的啊,现在已经是科技信息的发达时代了啦,如浙江省的比赛就在JJ中比赛的啊”。这绝对是原文,我手机里至今还保留着这条信息。算不算“奇闻”呢?呵呵!

      第二则、遗憾

       零将,一名广东棋手,姓和名皆少见,姓名连起来更有趣。正如苏香杏子美女在花絮中写道的:

       以下是引用苏香杏子在2012-3-23 15:00:00的发言:零将这个名字有意思,好家伙,零将,是别人无法将他的军,还是他没法将别人的军呢?

       杏子姑娘也真会调侃,哈哈!不过确实感觉也有些道理。零大侠前四轮战绩相当不俗,三胜一和积7分在C组与张兰天大师等另外5名棋手排并列第一,且在第五轮雄踞第一台先手对阵张兰天大师。第五轮开赛前大约20分钟,我接到零将的电话:大意是他头一天在茨竹没有写到旅馆,独自赶往40多公里外的渝北两路住宿,睡过了头,没法及时赶到赛场参赛,请求弃权后面的比赛。我再三劝他马上赶来,他执意不肯,并说将马上赶回广东。

       我非常吃惊,怎么会一个人跑那么远去住宿?这一次比赛虽说住宿相对比较紧张,但是基本上还是全部住在了茨竹镇,并未安排棋手去镇外。要说一个人的住宿如果跟我说了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呀!那么大老远跑来参赛,竟然不比赛完(是否有其他紧急事儿就不得而知)?看他前四轮的发挥是完全可能打进决赛的,真为他感到遗憾!

      第三则、剪刀

       这里所说的剪刀,并非剪纸剪布所用的剪刀。是指一位茨竹本地的热心棋友,“金剪刀”理发店的老板邓金福先生,帅气、豪爽、热情、义气,夫妻俩带着10多为徒弟经营着茨竹最大的一家理发店,生意非常红火。

       平时在店门外摆两张桌,数根凳,茨竹镇的数十位象棋爱好者长期积聚在这里下棋,非常热闹。

       每一届“茨竹杯”报道那天,都要邀请一两桌棋友吃山上的老腊肉、喝自制的陈年酒,按他的话说就是给朋友们接风洗尘,还把自己的房间腾两间出来免费让棋友住宿,贤惠的剪刀夫人每顿饭弄好之后都叫剪刀去喊那几位住宿他家的棋友吃饭。最令我感动的是曾经拉着我的手说:“王哥,我家里不宽,条件有限,我接待的是最有困难和最需要帮助的棋友”,贵州残疾人棋手夏刚每一年都住在他家,这一次河南残疾人棋手赵峰也住他家。

       每一届“茨竹杯”开赛前,他都提前去预定几个房间后给我打电话:“王哥,我定了X个房间,我是帮你的棋友定的,由你自己安排。”每一次都帮我解决了疑难问题。比如报道那天晚上九点过,一位四川棋友打电话,说他们一行4人自驾在高速路上遭遇封路,要折回后走另外一条路赶来,他们到的时候都是晚上11点了,天下着大雨,又冷,那么晚了去哪里找住宿呢?另外有一位棋友带着夫人,也是很晚才到,还有一位浙江棋友的住宿等等,都是剪刀帮我预定的房间解决的。关于剪刀的这种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在这就不一一详述了,我也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无限感激!

      第四章:后记

       第一节、感谢……

       第二节、感触……

       第三节、感动……

       第四节、感恩……

       感触太多,感动太多,最后一章就不写了,就算写千言万语也难表达感激之情,惟有继续为棋友们服务,为象棋做点实事,来报答关心支持我的各级各界朋友和棋迷们,才无愧于大家对我的倾力支持!

      茨竹好春光,梨花吐芬芳。

      政通民富裕,扬鞭奔小康。

      热心办棋赛,声威震八方。

      群雄创佳构,弈坛书华章。

      余者从略(全文完)

以上由广东象棋网超级版主逍遥君子提供,特别谢意!

作者:王钊远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