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杨官璘 谈谈如何下象棋(下)

2010-01-06 19:09:00 阅读:5728

一代宗师杨官璘  谈谈如何下象棋(下)
     编者按:一代宗师杨官璘先生于1925年5月29日出生,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人;1949年至1951年,在香港当职业棋手;1951年开始在广州从事象棋比赛;1956年至1966年任广州棋社主席和《象棋》月刊主编;1959年始任广东象棋队教练兼棋队负责人;1962年8O年代任全国象棋协会副主席;1978年至1982年任第一、二届亚洲象棋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广东省第一、二、四、五届政协委员。
     杨官璘先生自1956年到1983年,共参加了18届全国象棋个人赛,4次夺得冠军,4次夺得亚军,2次夺得季军;作为广东象棋队主力队员,指导棋队获得全国象棋团体赛男子5次冠军,女子2次冠军;在国际性比赛中,1966年代表中国队战胜越南队;1977年、1979年、1987年先后获得象棋国际名手邀请赛和亚洲赛冠军;多年来他培养了大批人才,如吕钦、黄子君、黄玉莹、许银川等男女优秀棋手,多次获得全国冠军及世界冠军。 
    杨官璘先生在1980年被国家体委授予中国象棋国家级教练员;1982年被国家体委授予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同年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1985年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1988年获国家体委授予体育工作贡献奖章;1989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年杰出教练员。 
    为普及象棋知识,杨官璘先生出版了《弈林新编》、《象棋春秋》、《桔中秘新注》、《中国象棋谱》、《棋国争雄录》、《弈林精华》等著作;1988年退休后,仍每周两次回广东棋队指导年青队员;2000年以来,杨官璘先生还多次往返家乡东莞市凤岗镇,全力配合镇政府开展象棋活动;以及其它地区的象棋活动。
    杨官璘先生因病于2008年1月4日下午18时30分病逝,享年83岁。杨官璘先生与世长辞,使我国象棋界痛失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我们深感万分悲痛,我们要学习他的人品、棋品和一生为象棋、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对中国象棋事业和将中国象棋运动推向世界所做的毕生贡献。
     在一代宗师杨官璘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记者今天特地编辑杨官璘先生生前的遗作《谈谈如何下象棋(来源弈林新编)》,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学习宗师棋品,学习官璘为人。
       杨官璘谈谈如何下象棋(第四节至第七节):
      象棋是一种充满挑战的艺术,可以训练思考能力,因而广受大众喜爱.随着我国文化体育的日益发展,棋艺水准也不断地提高.但是,对一个象棋爱好者或者棋手来说,怎样才能在短期内提高棋艺呢?这就成为许多象棋爱好者深感兴趣的课题,这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四节、中级棋力的发展方向
      具有中级棋力的象棋爱好者,对象棋下过不少的功夫,有基本的知识,在一个地区或单位里,也算象棋高手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经过勤学苦练,不断进步.下面提出两个学习的方法:
      1、“记棋”:这是一种基本技术,无论是总结对局,或研究开,中残局,都必须能做到「记棋」.事实证明,下完棋之后,进行复盘,分析优缺点,吸取教训,是提高棋力的有效方法,全记下来,则以后便很难分析,所以,对「记棋」的技术不能忽视,在平时的对弈中,需要经常练习.练习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双方每走一着棋,就立刻用笔记下来,至对局结束为止.另一种练习方式也叫“默棋”,在实战的时候不记录着法,全靠心里记住,待弈完棋之后,才由自己复盘.这样,起初可能不容易将着法全部记住,但是只要平时多练习,就可以逐渐多记了.至能够将全部的着法摆出来,先后着都没有调错,就算可以“点棋”了。
      2、“拆棋”: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练习,不但中级棋手要重视,就是高级棋手也需要重视,因为总结经验和创造新战术,都要通过“拆棋”来进行.一般是和别人对弈后,不论胜负,均进行复盘,以寻求着法的优劣的关键所在,包括胜利中找出差距,失败中找寻优点。例如在己方本应输棋的时候,对方恰巧出现了错着,演成自造死局,因而造成自己的胜利.但是这样取胜,不是发挥高水平得来的,因此也暴露了自己在技术方面的许多缺点。而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拆棋的练习,并且抱着客观的态度,才能找出胜败的根本原因。
      第五节、高级棋力应虚心好学
      一个象棋高手的成长,除了勤学苦练,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外,还要能够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临场对弈是吸取别人经验的一种方法,通过技术上的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棋力的效果。以公开的挂大棋盘的比赛来说,棋手的棋虽然比较高,但是也有不少观众在对局过程中的某些地方,比棋手看得准确的,所以在比赛之后,观众提出不同着法的意见时,应该虚心接受。如果有些意见是片面的希也应该虚心考虑,留作参考,或者抱着互相学习的态度来共同研究,而加以解释。
      达到高级棋力的棋手,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实战经验,并使之提升为理论,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经反复验证,逐步达到调和正确。在实战过程中,如果双方的功力相当而又弈成紧张局势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出现错漏了。所以,要有心理准备,如果有错漏在前,则不应悔之于后,因为临场后悔,无济于事,容易影响自己的情绪而降低棋力。
      创造新战术,是棋手们的重要课题,值得每一个象棋爱好者注意.新战术问题,有的是综集体的意见,经过整理,或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出新着而成.每一个新战术的成功,都必然经过曲折和复杂的挑战,是对棋手的一种考验。所以,坚持革命创新,不只是加强技术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中局对攻而又双方混战,是最难算棋的阶段,因为它虚虚实实比较多,勿使人迷惑,往往因一着之差,即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所以,下棋的时候需要全盘计算,局部利益必须以全局利益为先。
      但是,怎样做到掌握全盘的势呢?除了多拆棋和吸取前人的经验外,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战术,经过千百盘的对弈,认真地总结经验,把知识提高到理论层次,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才能确实掌握全盘局势.
      第六节、战略与战术
      战略在对局中具有重大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全局的作战计画和局部的阶段性作战计划。在制定计划时,不但要估计双方的棋力,同时要估计人的因素,即精神力量。有了正确战略,还要有适当的战术,才能达到战略的目的。战术,是为了实现战略意图而采取的具体方法,是为了解决个别的战斗问题.象棋战术的采取和战略意图有密切的关系,不应该孤立地来看待,局部利益应该服从全局利益。
      一般来说,在对局中如果采用平稳的略,稳扎稳打,较难输棋,可是也很难取胜,如果采取对攻的策略,则赢棋的机会较多,但也容易失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根据当时的形势来决定了。假如自己很想赢,却又怕输而不敢展开攻势,形成举棋不定的话,这就是战略与战术的自相矛盾,是对弈者的忌。至于着法的算度方面,大体上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算度深长而着法一般,一种是算度简短而着法却比较高明.
      因此象棋界曾有这样的谚语:“深能克高,高亦能克深”。说明了这两种风格,各有长处和短处。常见棋手们在对弈之前,预先在布局方面作一番细致的准备,然后在临场对弈中根据不同的对手拿出来应用。一般来说,能够以自己擅长,对方却不熟练的布局进攻的话,是比较理想的。这就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但有时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也会遭到不利,用了自己的短处反获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己之所长正碰着对方的更长,或者己之短处却是对方更短处的缘故.所以,在没有开始对弈之前,了解对手的底细,「知彼知己」是相当重要的。
       要下好象棋,不能单靠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食古而不化。应当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随机应变的本领。
       第七节、勤学苦练,戒骄戒躁
       有些人平时下的功夫不多,只想靠别人的帮助,以求很快达到高棋力,这样是往往不能达到目的,因而失去了信心。同样地,只戚自己狭隘的经验,不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是不能很提高棋艺的。能够胜不骄,败不馁,始终充满信心,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锻炼,才能不断地提高棋艺。
       总而言之,所学的知识,还要经过检验,才知道有多少收获.所谓经过检验,就是将平时学到的,如某种局势,在对弈时能像百川海一样,汇集到临场上来,在棋盘里活跃起来,这些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本文完)
     最新消息:广东象棋网将于2010年1月8日开网。另外,明天(1月7日)下午我将特地请假去惠州,届时晚上有幸会见特级大师吕钦、特级大师李来群等棋界名人,准备后天(1月8日)去惠东参加吕钦家乡新的象棋馆落成仪式,届时我会现场报道并采访,谢谢关注和支持!
     以棋会友,增进友谊。象棋需要你的关注,需要你的支持!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