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露:楚河汉界 少些怨气多干事

2007-05-28 22:57:00 阅读:3181

楚河汉界 少些怨气多干事

  这几天在上海龙之梦丽晶大酒店目睹新赛季象甲的开幕,大师云集,加之新冠名“北斗星”和新规则的实施,还是给我这个从小与象棋有特别情感的“笔杆子”有点快乐和振奋的感觉。

  “这种下法还得适应适应,一下转不过弯来。”首轮比赛完后,“特大”卜凤波一出来就直摇头,他先手输了棋,好在全队赢了。像他这种对新规则“感冒”的还真不少,但不管如何,套用一句广告词“改变总是好的”,对于象棋运动而言,作出新的尝试是势在必行的。

  特地赶来上海的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主任刘思明语重心长地“关照”:“对象棋的报道你们媒体记者要多动脑筋,想点新的办法,这次的新规则其实就是很好的点……”记者出身的刘主任的关照于我也是一种督促,反思首届联赛以来,对象棋的关注和报道未见“长进”。但是,为什么写象棋的动力不够呢?除了主观原因以外,恐怕还是有些客观原因,其中很关键的一些就是象棋运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近几年,刘晓放等棋界领导、胡荣华等名宿对推动象棋的发展、促进象棋的改革可以说是无时不刻不在用心,也作出了大胆又艰难的尝试,此外传统所谓“各大门派”的技术委员会、裁判委员会都在经历“假棋事件”等风波后越来越团结一致,新官上任的刘思明主任也在这次新规则的引进上给与了坚决的支持……但是与他们相对应的是,有一些普遍存在的消极现象,严重制约着象棋运动的发展,这种消极现象不及时得到重视和改善,将来势必会产生破坏作用。 

  总结下来三大现象问题尤甚:

  一是“漠不关心”,七斗星老总李文壅从“圈外人”到一头扎入,不断掏钱,他透露内因是:“不想看到从小喜欢的象棋运动不如围棋,象棋棋手的收入应该提高,象棋项目的影响力应该扩大,让我们这些人赢一盘棋也特别自豪!”于是欣然做起“份外事”。像他那样的还有威凯、嘉周的老总,出资办比赛,又甘心做协会的“实验室”。前两届联赛赞助者启新高尔夫的老总王铭得知后也说:我要早知道你们这样改赛制,前几年联赛我就支持了……

  但和这些“局外人”相比,就是有那么相当一部分靠象棋“吃饭”的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象棋只是他们的“饭碗”,只要端好自己的,下下比赛拿拿对局费,“份内事”能对付的都对付了事,更别说“份外事”。

  在媒体,谈宣传,发现现在红火的象棋网站都是“个体户”,都是小网站的论坛,这次来上海直播象甲的一家网站两天内光上网费就自掏千元!可是与各大门户网站的联络、官方网站的建设和更新反而滞后,使得很多有心帮助宣传象棋比赛的媒体根本找不到新闻线索。当然,象棋部的李鹏同志做了不少工作,使得现在官方网站信息量增加了很多,更新也快了一些,但跟目前强势媒体的及时性需求相比,恐怕还需要更多的人手和精力。其实现在正逢象棋发展的契机,作宣传、作普及,和赞助商交流……这些“义务活儿”都需要人去做,但是主动伸手、主动参与者又有多少?

  此外,相比那些辉煌过的老“特大”,现在年轻一代棋手的社会责任心和眼界都急需大大增强,他们更应该自觉、主动地营造良好的训练和比赛氛围,否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棋艺、努力程度和发展前途,这也涉及到象棋运动发展的根基。

  二是“安于现状”,协会大力推出象甲搞职业制,是为了改变象棋的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胡荣华等之所以一再对赛制提出新的建议,也是担心象棋的未来——他们对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象棋运动有着很深的忧患意识。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地方上、队内甚至个人的“小买卖”运营情况还不错,一时衣食无忧,所以安然自得,认为象棋发展“没问题”、“很好”、“改它干什么”……正是在这种心态左右下,不是很多象棋“根据地”越来越萎缩了吗?很多“强队”渐渐垮了吗?但还是有一些人没有从中警觉,照样得过且过。

  刘晓放不是象棋棋手出身,但她到象棋部工作伊始就敏锐洞察棋界存在的隐患,因此力主改革,但每走一步都步履艰难,虽有胡荣华、吕钦、赵国荣、徐天红等名宿支持,但更多者是观望,等待,假如改革措施伤害自己的利益则马上质疑、反对。象甲总冠名年年难产,其实已经敲响了警钟,刘思明主任上任之后也主动关心,做了大量工作。但很多地方队只管拉好自己的赞助,一年享乐无忧足矣(其实以这种态度分析,这些队伍对自己赞助商利益的维护,可能也要打很大的折扣)。试想一下,如果象甲真的“裸奔”结果如何?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但实事就是,在象甲面临“裸奔”的危急时刻时,除了刘思明、刘晓放等少数几个在心急如焚地四处奔波,有多少人为之着急过?

  三是“怨天尤人”,这次象甲联赛的开幕式安排在地处闹市的一家五星级豪华酒店,这是冠名商坚持的。但因为成本控制,棋手住宿安排在附近的一家公寓式酒店,这些安排的落实让李文壅和上海棋院院长单霞丽等费劲心思,单霞丽还为此累病了。但那家酒店少有接待大规模活动的经验,在首日早晨的膳食安排上出了点问题,于是引来许多抱怨,甚至有说上海队主场使“盘外招”等等怪话。这并不偶然,在很多比赛地,笔者都看到有抱怨主办方招待不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然,也听到了很多主办方的反抱怨:“下次不办了,谁爱办谁办!”客观地讲,提出意见不会没理由,但现在象棋运动的不振是事实,空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却一直落得“草根运动”、“农民运动”的形象,和棋人的素质息息相关。在现状下,比赛是可贵的,组织比赛的人出钱出力办实事,更是难得。应当得到理解和支持,还是那句话,得有忧患意识,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由此还有很多联想,赛制改革喊了很多年,真正出主意的只有胡荣华、柳大华和技术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的几位负责人,相当一部分人不关注、不参加、不理会,等赛制定了就开始唱反调。输棋了,抱怨!难下了,抱怨!抱怨完了,该怎么样完善?又不说话了。他们和一些媒体出于哗众取宠目的报道相唱和,造成的后果只能是一个——“唱衰”象棋。前年“假棋”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有一些所谓圈内人士,就借机发牢骚、说怪话,在背后调唆当事人的矛盾。可贵的是,协会及时地予以了坚决有力的查处,而南北“特大”们联合起来“危机公关”,维护了象棋的尊严,显示了让人感动的力量,而象棋改革的推动,也是在那次危机后加速的。

  不知道这篇文章算不算“唱衰”?记得首届象甲开幕那天写了《是非成败转头空》,就是希望和忧患共存的,为此还和许银川大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但相信对象棋的感情和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在那时已经袒露无疑……

  象棋是属于所有棋手、棋迷的,不能把责任都堆在协会领导和那些日益老去的“特大”肩上。只有大家少点怨气,多干实事,报以持续的热情,象棋这项古老的运动才能避免没落,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张晓露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