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北京的 “人棋”(上)

2007-05-27 14:36:00 阅读:3304

谈谈北京的 “人棋”(上)

  在中外很多古老的传说和文艺作品中,都有下“人棋”的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和印度合拍的神话故事片《萨特阔》中,下国际象棋“人棋”的宏大场面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北京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棋艺事业的蓬勃发展,下“人棋”的镜头也多了起来,现仅录几例颇有代表性的以飨读者。

  首先说国际象棋,那是谢军1991年10月29日取得世界冠军后回到北京,按照领导的要求住进了国际饭店,一是为了调整休息,二是为了总结经验,三是为了摆脱一些不必要的聚会和采访。国际饭店的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当时的刘总经理、陈副总经理等为了替谢军庆功,专门召开了一次联欢会。会上除由国际饭店员工表演了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外,就是由谢军亲自指挥把她在马尼拉下的一局好棋演示给大家。当时的棋盘是由黑白有光纸在多功能厅的地板上铺设的。棋子是由国际饭店的职工戴上特制的各种“棋帽”装扮的,因为事前经过半天训练,绝大部分人都尽忠职守,进退有序,恰到好处。但也有少数的特邀嘉宾,因来不及排练,常有“错位”之着,引得哄堂大笑。其中尤以谢军的英文指导老师、加拿大来华讲学的麦克唐纳教授的夫人,在语言方面误差较多,所以频频错位,使本来非常喜庆的场面更为热烈欢快。

  其次说中国象棋。1993年4月世界第三届象棋锦标赛在北京召开,大会特地组织北京经济学院附属小学排演了“人棋”,并特邀外国棋手当堂献艺。那天下棋的双方,一是参加第三届象棋比赛的棋手、德国的罗伯特·许普纳(此君也是国际象棋的著名国际特级大师),另一位是新加坡的威廉斯(此君是前二届世象赛的非华裔组棋手冠军),表演的32名小学生身着红、黑两色的运动服,头顶磨盘大的用泡沫塑料特制的圆形棋子在长13米、宽11米用红线特制的大棋盘上,听候报棋员的口令行动。他们进退有序,一步不错,博得中外宾客的一致好评。有的外国朋友兴犹未尽,纷纷把杀败了的“残兵败将”棋子顶在自己头上,或者背在自己身上请大家照相,有的甚而至于把带着磨盘棋子的小朋友也抱在手上照相留念。一阵阵“喀嚓”之声,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作者:王品璋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