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改革别成四不像

2007-05-27 14:33:00 阅读:3444

“35分钟,后手。”江苏棋手王斌首叫道。“30分钟,后手。”北京棋手蒋川回应道。这如同早市上老太太和菜贩“讨价还价”的一幕,如今竟然活生生地出现在2007年的象甲联赛上。起因就是象棋改革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在取消和棋的基础上,实行“贴时竞叫制”。

  平心而论,过去象棋比赛中的消极和棋的确是一大弊病,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制约了象棋的发展。改革是必须要进行的,不改是没有出路的。因此说,从去年在各种比赛中尝试“贴时贴分制”,到现在在水平最高的联赛中实行“贴时竞叫制”,有关方面的初衷是好的,意在大胆求变,不破不立。

  但无论怎样改革,都应循序渐进,都应符合规律,不可过于激进,不能伤及象棋运动的本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且不说,在最高水平的全国大赛上让国手们纷纷竞叫“砍价”,让棋迷们感觉有些不严肃、不雅观,改革所付出的代价未免有些太大。

  更主要的是,长久以来,和棋是象棋的特性之一,也是象棋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得到众多象棋技战术理论支撑的。现在一下子就取消了和棋,执红一方和棋就算输棋,这势必让棋手们更迫切的想要黑棋,哪怕为此少用些时间也值。因为拿黑棋只要顶和就算赢,下得消极些也没有关系,这样新的弊端无疑又出来了。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世纪80年代的全国足球联赛为了鼓励球员提高头球技术,曾经作出过“头球进球双计”的特殊规定。结果在比赛中,球员即便能用脚进球也不进,想方设法地用头进球。甚至出现面对空门,也要把球挑起,用头顶进球门的“荒唐”一幕。这样能真正提高头球技术吗?这还叫正常的足球比赛吗?后来谢天谢地,这个特殊规定被取消了。

  但愿象棋改革不要改成四不像,不要为了出新闻而出新闻,不要忘了其他项目在发展改革中的一些经验教训。 作者:杞人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