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之祖韩信的经典战例及典故之一

2009-06-03 11:16:00 阅读:5062

             象棋之祖韩信的经典战例及典故之一
    编者按:韩信作为发明象棋的鼻祖,不仅是军事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物,也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英雄。他少小孤苦,却胸怀大志,少时曾经受过漂泊寄食、胯下之辱的磨练,但韩信志存高远,忍辱负重,智慧过人,雄才大略,为刘邦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卓著战绩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其卓越的军事智谋和用兵艺术为后世兵家推崇备至。韩信不仅为开创两汉400多年基业建树了丰功伟绩,也为我国由秦末纷乱走向重新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千百年来,人们在韩信的身上附会了许多智慧故事和动人传说,韩信发明象棋的故事也在各地广为流传,这些故事传说寄托了人们对韩信的无限景仰。
   2009年5月25日上午,参加首届“振达•韩信杯”象棋国际名人赛的棋手,来到韩信故里,亲身感受着韩信杰出的军事成就,以及韩信所创造一系列经典战例的图片和石碑,并且与此有关的战例、俗语、成语及典故,特别受到后人的无限追忆。众多海内外棋王参观韩信故里后告诉淮阴领导,他们认为韩信庙院心地面是中国象棋棋盘图形,从目前的象棋实物实体看,韩信发明了象棋,是令人信服的。韩信造棋毫无疑问,淮阴是中国象棋真正的发源地。
     韩信的经典战例、俗语、成语及典故:
    【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韩信在中国历史上是公认的“兵仙”、“神帅”,明代学者茅坤《史记钞》曰:“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神宗第五子、瑞王朱常浩为祭拜韩信,于汉中拜将台制立“兵仙神帅”诗碑。
    【传檄而定】发一纸檄文就可以征服,谓己方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以轻易战胜对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传檄:传递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
    【淮阴猛士】指韩信。《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汉高祖既忌贤仇功、杀害韩信这样的功臣,又担心江山无人守卫的矛盾心情表露无遗。(清)邱心坦《淮阴题壁》:“剩将广武英雄泪,来吊淮阴猛士乡。”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谓陈仓之战事。所谓明修栈道,即派人公开修复褒斜栈道,把三秦王的注意力引向秦岭东段;所谓暗渡陈仓,即远远地绕开已经烧毁的褒斜栈道,西出故道,以迂为直,突袭陈仓,复归咸阳。后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韩信道:‘阎君在上,韩信一一告诉。某受汉王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元)尚仲贤《气英布》:“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明修栈道】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古今杂剧•韩元帅暗渡陈仓》:“信曰:‘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渡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计,必然排兵在栈道把守。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
   【暗渡陈仓】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渡:越过。陈仓:古代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关中、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三十六计》一书将“暗渡陈仓”战法列入“三十六计”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后常用“暗渡陈仓”比喻秘密进行的活动。
    【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指韩信击败魏王豹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韩信这一战法被《百战奇略》一书列为“远战”法则。
    【木罂渡军】见“临晋设疑,夏阳偷渡”。(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曰:“木罂者,缚瓮罂以为筏。瓮罂受二石,力胜一人。瓮间容五寸,下以绳勾联,编枪其上,形长而方,前置筏(或作版)头,后置稍,左右置棹。”韩信破魏这一奇妙的渡河方法和突然袭击的战术,被《百战奇略》一书列为“水战”法则。
    【背水一战】韩信攻赵,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败赵军。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后以“背水一战”比喻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也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作最后一次努力。
    【背水战】见“背水一战”。背靠着水作战,后无退路,比喻决一死战。
    【背水仗】同“背水战”。
    【背水阵】背水列阵。《尉缭子•天官》:“按天官曰:‘背水陈为绝地,向阪陈为废军。’”后以“背水阵”比喻处于死里求生的境地。
    【背水陈】同“背水阵”。
    【拔帜易帜】谓汉军拔赵帜易汉帜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后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拔赵易汉】同“拔帜易帜”。
    【拔帜树帜】同“拔帜易帜”。
    【拔赵帜易汉帜】同“拔帜易帜”。
    【拔赵帜立赤帜】同“拔帜易帜”。
    【拔帜传餐】谓韩信背水之战事。拔帜:指汉军拔赵帜易汉帜。见“拔帜易帜”。传餐:传送食物。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
    【人自为战】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都拚搏奋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后以“人自为战”比喻各人独立工作。
   【各自为战】同“人自为战”。
    【置之死地而后生】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先声后实】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锋不可当】犹言势不可当。《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
   【囊沙壅水】谓潍水之战韩信智胜龙且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沈沙决水,半渡而击】潍水之战中,韩信利用敌人实行“半渡击”的作战原则,以沙囊壅水,引军半渡而击,先佯败而退,以诱敌半渡,导敌就范,尔后决水,分割歼敌,一气呵成,制敌于死命。见“囊沙壅水”。《百战奇略》一书将韩信“沈沙决水,半渡而击”战法列为“水战”法则。
    【沈沙决水】见“沈沙决水,半渡而击”。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
    【半渡而击】谓渡河作战乘敌人尚未全部渡过河时进攻他们。见“沈沙决水,半渡而击”。
    【半济而击】同“半渡而击”。
    【十面埋伏】言韩信垓下击败项羽事,后以“十面埋伏”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前汉书平话》卷中:“垓下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逼羽乌江自刎。” 自明代后期有琵琶大曲《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楚汉》流传至今。以垓下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现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书•高帝纪》曰:“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韩信将兵】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多多善】即“多多益善”,越多越好的意思。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语出(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与文同用。”
    【多多益办】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韩信用兵,愈少愈精】韩信常常以劣势兵力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在兵力、物力或天时、地利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韩信总是敢于决策、敢于行动,每每以弱胜强,大放异彩。因此,淮阴等地民间又有“韩信用兵,愈少愈精”俗语流传。

来源:徐业龙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