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象棋的收藏与鉴赏

2007-05-25 10:13:00 阅读:3980

古代象棋的收藏与鉴赏

    中国的象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六博戏”,经过历代的发展衍变最终定型于北宋末年。中国古象棋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的数量较少,现今存世的“元青花釉里红棋子”,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和传世品中最早的且保存最完整的象棋实物之一,其色泽淡雅、造型古朴、文字奇特,是十分罕见的珍品。 

    明清时期,随着象棋活动的广泛普及,棋具的制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凡是可以制作棋具的材料都被用来制作各式各样的象棋。这些明清时期的象棋在现存的象棋实物中都有较多的遗存,可以说是名目繁多,美不胜收。其中的象牙棋具传世较多,一是因为其易于保存,二是因为其本身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像“马字象牙子”直径46毫米,中间有圆孔,可以作为挂件佩带,取“马到成功”之意。这种棋制作于宋、明时期,整套32枚,其中的大部分已经失传,但“将”和“马”仍可看到,正是挂件这一功能使它们得以传世。与清代象牙棋具相比,明代的棋子造型古朴大方,牙纹明显,颜色偏黄;清代的棋子则做工精细,造型精美。 

     木材用于棋具制作是象棋走向民间的重要举措,为象棋的发展与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木材易得且刻字方便,逐渐成为制作象棋棋具的主流材质。优质硬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黄杨等则多被用于制作高档棋具。明代是我国硬木家具制作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的硬木象棋制作也达到了顶峰。金丝楠木棋子金丝明显,古朴大方,因为金丝楠木极难生长,清代时期已近绝迹,因此这种材质的象棋比较珍贵。 

    在宋代已有玉质的象棋盘和象棋子,后来玉作为棋具的制作材料历代不绝。另外还有瓷质、紫砂、石材等为制作材料的棋具,这些棋具的观赏性往往大于其实用性。  作者:王明礼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